首页人文社科艺术艺术研究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亚太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是当今黄杨木雕的泰斗。他秉承传统,又开辟出劈雕、意雕等艺术新天地,带领黄杨木雕走出百年来的局促。

更多
收起
杨智
第1章 成长故事
1.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
<正>高公博,男,1949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市,中共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1965年开始从事黄杨木雕艺术创作,1989至今连续四轮被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温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2年作为有突出贡献的   详情>>
来源:《浙江工艺美术》 2007年第01期 作者:
2.现代木雕艺术的开拓者——记中国黄杨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高...
李晖
<正>黄杨木雕是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雕刻品种,到明清已经成熟并逐渐定型。成品以人物居多,精雕细刻的写实人物,讲究线条的柔美流畅,追求行云流水似的艺术效果。出生于浙江黄杨木雕之乡温州乐清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经过五十载的艺术探索,在传统黄杨木雕的基础上,成功创造了根雕、劈雕、意...   详情>>
来源:《浙江画报》 2015年第02期 作者:李晖
第2章 艺术理念
1.劈雕的问世是黄杨木雕发展的必然
洪蛮
<正> 一劈雕,顾名思义,即用刀斧将木块劈开,根据劈后呈现出来的奇特纹理,依树拟形,就势而凿,运用夸张写意手法进行创作,力求神似。它的特点,在于能展现木块内在的结构美,造型古朴而粗犷,自然而生动。劈雕是一门年轻的艺术。1989年,积累了二十多年传统木雕经验的高公博,顺应人们审美心理发生变...   详情>>
来源:《浙江工艺美术》 1994年第01期 作者:洪蛮
2.随自然纹理 透天工巧思
高公博;王如星
<正>高公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生于1949年,从事黄杨木雕42年):乐清黄杨木雕起源于以前的佛像雕刻和龙灯雕刻。龙灯是乐清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是春节的时候老百姓扛在肩膀上抬的一条龙,龙上面雕着几百个人物,其中   详情>>
来源:《浙江档案》 2007年第11期 作者:高公博;王如星
3.艺术语言是传统工艺美术的生命
唐克美
<正> 去年六月温州市传统工艺美术研究院与浙江省乐清市人民政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黄杨木雕艺术展,心中曾不由自主地涌动出一股激情。因为建国五十年来传统工艺美术界终于有人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像模像样的个人艺术作品展了。在世人眼里,中国美术馆被列为国家美术...   详情>>
来源:《浙江工艺美术》 2000年第01期 作者:唐克美
第3章 艺术品评
1.黄杨木雕的一枝奇葩——记高公博的劈雕艺术
徐华铛
<正> 浙江的黄杨木雕艺术代代相传,木雕艺人运用黄杨木细腻光洁、色泽古雅的质地,通过圆雕、镂雕、拼镶等技艺,使黄杨木雕形成刀法细巧,形态酷肖等特点,出现了一件又一件优秀作品,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名家高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黄杨木雕总是局限在传统的技法上,没有进一步发展和升华。...   详情>>
来源:《文化交流》 1999年第03期 作者:徐华铛
2.高公博的“四级跳”——园雕、根雕、劈雕天然造意
邱国鹰
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人才济济,能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已属不易;而在被评为大师之后,仍然能孜孜以求,锐意创新,不断超越自己,则更是难能可贵。这是不少人在观看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黄杨木雕艺术家高公博的作品展之后发出的由衷赞叹。高公博于今年秋季应浙江博物?   详情>>
来源:《学子》 2004年第12期 作者:邱国鹰
3.高公博黄杨木雕解读
王焕
<正>作品《塞外啼声》、《走出戈壁滩》等充分利用枯木自然裂纹,运用其意雕的理念,发挥"天然造意"的技法,顺木纹结构之理,留其质地之美,寥寥数刀,简朴中流露神韵,充分开掘和利用了材质自身的形态美。浙江省乐清黄杨木雕是我国木雕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种类,因取材于黄杨木而得名。它质地坚韧,表面...   详情>>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2013年第06期 作者:王焕
4.大匠气象 浑然天成 记黄杨木雕大师高公博从艺50年展系...
余未
<正>50年的风雨历程,50年的坚持创新,50年的艺术沉淀,50年的精心准备,这场艺术盛宴终于在温州博物馆举行。50年,100件作品,在家门口接受"检阅",也期望自己的艺术在这里重新启航。这是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公博内心深处对这次个展的寄予。   详情>>
来源:《上海工艺美术》 2014年第02期 作者:余未
5.高公博对黄杨木悄悄地说
隋元;马也
从开始的传统黄杨木雕、到根雕、到劈雕,再到现在回归传统的四大名著,高公博入于传统而出于传统,始终都在痴痴追求淡泊自然、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详情>>
来源:《新华航空》 2007年第12期 作者:隋元;马也
6.让根材从朦胧走向清新——高公博根雕赏析
徐华铛
<正>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6月,由人民日报海外版、浙江省乐清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高公博黄杨木雕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高公博是誉满海内外的黄杨木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高公博从事木雕艺术创作已有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来,他在艺术的海洋...   详情>>
来源:《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1999年第11期 作者:徐华铛
7.感受民间木雕艺术之美 《高公博黄杨木雕艺术》设计札记
龚旭萍
前段时间,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的委托,嘱我为《高公博黄杨木雕艺术》画册做装帧设计,对此,我既高兴也担心。高兴的是能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集做设计是我的荣幸,但也担心既不熟悉高公博先生的作品,更不了解高公博先生对自己作品集的设计理念诉求,不过通过认识高公博   详情>>
来源:《美术之友》 2005年第05期 作者:龚旭萍
8.返朴归真 超乎天然——高公博和他的黄杨木雕
卢友中
与新中国同龄的高公博,从艺三十余载,成绩卓著。他于1992年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中央电视台在《东方之子》栏目中介绍了他的艺术成果。高公博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以其仿古木雕、木雕、劈雕,实现了黄杨木雕艺术创作的三个跨越,?   详情>>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2001年第01期 作者:卢友中
9.刍议乐清黄杨木雕
张景艳
被称之为"浙江三雕"之一的乐清黄杨木雕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发展到现在已经数百年历史,其制作的原材料为黄杨木,而黄杨木主要分布在云南或者湖北的原始森林中,并且黄杨木生长周期较长,因此材料十分珍贵,进行雕刻以后其色泽会随着时间不断浓郁,出现一种端庄、典雅、沉稳的感觉,同时兼顾了精巧...   详情>>
来源:《大众文艺》 2014年第12期 作者:张景艳
10.高公博的木雕
张树贤
黄场木雕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雕刻品种。直径20厘米的黄杨木属于珍贵木材,其雕刻材品因受材料限制一般以小型人物题材为主。高公博最初在一家黄杨木雕厂里当学徒,后来他有机会在浙江美术学院周轻鼎教授的辅导下,进行现代雕刻造型方面的训练,增加了现代美术方面的知?   详情>>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1999年第11期 作者:张树贤
11.乐清黄杨木雕
阮静
<正>一、黄杨木雕的艺术特色与艺术价值乐清黄杨木雕是我国木雕艺术中一个重要艺术门类。它与青田石雕、东阳木雕一起,被誉为"浙江三雕"。乐清黄杨木雕之所以一直引入注目,经久不衰,   详情>>
来源:《浙江档案》 2007年第11期 作者:阮静
12.封面人物
蔡荣章
倾心于黄杨木雕艺术研究和创作的省人大代表、高级工艺美术师的高公博,从艺已39年,作品虽丰、成就虽高,但仍然孜孜以求、锐意创新,不断超越自我。作为温州黄杨木雕的领军人物之一,高公博曾以仿古木雕(圆雕)——根雕——劈雕“三级跳”的艺术创新,轰动工艺美术界,其作品被《人民   详情>>
来源:《浙江人大》 2005年第01期 作者:蔡荣章
13.浅谈木雕中的仕女形象
赵茹君
<正>在木雕造型中,仕女形象是常见的题材。叶润周、冯文土、高公博、林学善、佘国平、叶萌春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都创作过仕女的形象,受到大家的称道。我在对学生辅导木雕技法时,也常以仕女的形象作为教材进行讲解。那么何为仕女呢?从其名称的定义看,是指被授予官职的妇女。而在男人当道的封...   详情>>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2014年第05期 作者:赵茹君
第4章 藏界关注
1.“大师技艺”博弈“工厂化”
岳飏
<正>改革开放以后,黄杨木雕进入了百花争艳、大师辈出的繁荣发展时期,同时开始经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上世纪80年代后期,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开始崛起。"机器赚钱"和"手工赚钱"之间的巨大差距开始彰显,手   详情>>
来源:《收藏界》 2008年第05期 作者:岳飏
2.收藏界关注高公博
李绪萱
<正> 继国家多次收藏高公博先生的黄杨木雕佳作之后,收藏界越来越多地关注他的作品了。公博前不久获得国家授予的"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一些从事高等美术教育和美术研究的专家、教授,对他的创作正在进行认真的研究。他的创作活动是近15年来发生在我国黄杨木雕领域的奇特现象,代表着一种积极开拓...   详情>>
来源:《浙江工艺美术》 1996年第04期 作者:李绪萱
3.高公博与何厚铧的艺缘
乐则青
<正> 5月17日,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特意去了温州,致电刚刚当选的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人选的何厚铧,向他表示祝贺。 在8年前,高公博就与何厚铧结过一段缘,高公博有31件作品被何厚铧收藏。 1991年11月23日至25日,高公博黄杨木雕作品展览在澳门市政厅举行。这是黄杨木雕艺术第一次在澳门办...   详情>>
来源:《上海工艺美术》 1999年第04期 作者:乐则青
价格:¥15.5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