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十二年通信数百封,字里行间别有一番风味,感情真挚、热烈又纯真。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本文集由傅雷及其作品介绍、文本赏读、傅雷家庭教育、父教面面观五部分组成。
自序——傅雷与《傅雷家书》
在中国,起名字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我们老祖宗甚至流传下来名字学这门学问;一定意义讲,名字确实有一定的价值,它表现出文化意义及文化意旨,还能清晰地表达出特定人的性格、爱好、追求、理想等各种深层意义。傅雷先生,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而微妙的是,傅雷先生在自己的一生中所表现性格竟然就是敏感,冲动的。他的好朋友杨绛女士这样说:“傅雷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傅雷先生是敏感的,孤独的,有棱有角的,暴躁的;尽管如此,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他赤子之心的评价,他热爱祖国,热爱翻译事业,在音乐、美术等方面造诣颇高。他对待孩子的教育及其严格而且充满爱意;他和孩子亦师亦友。他是值得尊敬的大家,尽管在一些不应有的对待中去世了;但是他傲然活在他的作品中,活在今天很多人心中。
《傅雷家书》是1954至1966年傅雷先生和孩子之间数百封的通信,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感想、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以及做一面忠实的“镜子”。甚至在他遭难时候他时时不忘对孩子的教导却丝毫没有提及自己的苦难,1961年深夜的一封家书,傅雷这样写道,‘我一生为你的苦心,你近年来都体会到了。可是我未老先衰,常有为日无多之感,总想尽我仅有的一些力量,在我眼光所能见到的范围以内帮助你,指导你,特别是早早指出你身心与艺术方面可能发生的危机,使你能预先避免。“语重心长”这四个字形容我对你的态度是再贴切没有了。只要你真正爱你的爸爸,爱你自己,爱你的艺术,一定会郑重考虑我的劝告,接受我数十年如一日的这股赤诚的心意!’这就是为人父的傅雷。今天我们有幸读到这些家书,从中感受傅雷的魅力,这是多么幸运呢!
收起傅雷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作为翻译家,他的翻译闻名中外;作为美术评论家,他文学、绘画、音乐艺术的造诣是极为深厚的。作为一位丈夫,他的妻子这样说:“他一贯的秉性乖戾、嫉恶如仇是有根源的。修道院似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到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为人正直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但是作为父亲,对待两个儿子的教育他格外用心和特别严厉。那么究竟傅雷先生有着怎样的生平呢?他的家庭又是怎样的呢?
收起正如叶永烈先生说的,‘傅雷家书历经浩劫而幸存,危巢之下居然有完卵,令人既惊又喜’1981年三联初版收录118通书信,到2014年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傅雷家书全编》,是目前最为“完整”的傅雷家书。这让我们感到多么庆幸和喜悦。多年之后,历经曲折,我们终于有机会细细品味傅雷先生对儿子的无限疼爱。更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即使身处困境,这位中国式儒者依然心态坦然,依然怀抱赤子之心。
收起《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先生思想的折射,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它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他更是时时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即使今天的我们再读《家书》,也会被这种浓浓的爱所感动。
收起作为一位父亲,通过家书,我们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此后的每一封信,传达了一位父亲对异乡儿子的牵挂和忧心。儿子获得成功了,儿子遭遇失败了,儿子在艺术道路有疑问了......傅雷先生都把点点滴滴的爱与教导融在一封封家书了。
收起家庭教育是促进每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场所。父母是一个人的第一任教师,20世纪40年代开始,学者们开始重视父亲在家庭教育的作用。《傅雷家书》中的傅雷在教育孩子上一直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最后傅雷先生收获了两个让他骄傲的孩子。在我们探讨父教缺失的今天,我们不妨回顾包括傅雷在内的一位位伟大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从而汲取更多的启示。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