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分层走班制,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知识基础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这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
分层教学实际是一种运动式、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教学目标,从而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是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按照课堂教学的方向性、循序渐进、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四原则,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这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但因此带来了教育管理上的许多问题与困惑,如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管理与各自的功能、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定等。为此,特编辑此书供各个高中参考。并附上作者为浙大附中设定的双轨制管理制度为例。
引言: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多样化办学情况介绍
我认为,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是一种历史的需求,是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目标的深化,从过去比较注重教育方针所提的教育目标到培养目标,就是我们要把学生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又是一种观念转变,从追求划一到追求多样;也是一种能力的释放,从注重整体到注重个体,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释放。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1.开设各类选修课,实施走班制。必修课课程按行政班来上,选修课按照学生的选择来实行走班。先后开设各类选修课程上百门,特色社团三十几个,特别引进职业技术类课程,使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一体化。
2.尊重学生个性,实行导师制。就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内跟课外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上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程度、个性特点等存在差异而进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方式,以期达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3.实施全纳教育,注重分层教学。就是高度关注“基础 能力 创新”的教学目标,在保留行政班的前提下,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对于资优学生,成立“求是班”、“精英班”、“竞赛班”,对重点学科进行加深与拓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 “问诊制”、“导学制”,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补弱。通过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
4.依托浙江大学,构建大学和高中衔接教学模式。学校主动加强与浙江大学的学科、师资、实验室的联系,建立与大学衔接的“求是实验班”。既在中学探讨开创通识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开展大教授带中学生的实验,为在大学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充分利用学校以及大学的教学设施特别是实验室等资源,在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具有动手动脑的创新型人才。
5.借力杭州相关场馆,构建研究型课程。就是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和杭州市特别是西湖周边地区的各种社会教育教学资源,建立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构建多主题校本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努力创设学校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先后有多项成果获省市大奖,今年还有一项成果获得全国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两项获三等奖。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