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2014年秋,福建省上杭县第二中学出台《基于师生共同体的“导•激•研•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方案》,标志着新一轮课改的启航。作为校本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简称“心育”课,以下同)也被随之带动,跻身教改“先行先试”的行列。为此,我们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选取 “情绪管理、自我认知、学习策略、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生命教育、青春期异性交往”等教学内容,采用“同课异构”的设计理念,边研究边实践,撰写并主编了高一、高二同课异构活动课教材。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在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时,可以有选择的加以利用;班主任在上主题班会时,本教材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品简介:
我们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选取 “情绪管理、自我认知、学习策略、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生命教育、青春期异性交往”等教学内容,采用“同课异构”的设计理念,边研究边实践,撰写并主编了本套教材,旨在探究课堂效率最大化的途径。本套教材经过3年的使用和探索,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具有推广价值。
- 章节目录:
- 序言
- 第1课 新学期,新起点
- 1. 从容面对学习新起点
- 2. 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 第2课 好方法,高效率
- 1. 我为自己掌舵
- 2.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 第3课 考试不焦虑
- 1. 应试心理调节——说说考试焦...
- 2. 积极应对考试焦虑
- 第4课 管理你的时间
- 1. 时间管理
- 2. 团体辅导:时间都去哪儿了
- 第5课 正确认识自己
- 1. 假如我是一棵树
- 2. 寻找迷失的自我
- 第6课 心理的色调
- 1. 情绪,心理的色调
- 2. 情绪的觉察与表达
- 第7课 自我调控情绪
- 1. 放飞好心情
- 2. 心情不妙觅良方
- 第8课 建立自信
- 1. 建立真正的自信
- 2. 塑造自信的你
- 第9课 换个角度,解放心情
- 1. 谁动了我的奶酪
- 2. 换个角度,解放心情
- 第10课 广交新朋友
- 1. 结交新朋友
- 2. 将友谊进行到底
- 第11课 我的父母,我的家
- 1. 跨越鸿沟——亲子沟通零距离
- 2. 我的父母我的家
- 第12课 老师,我们成长路上的导...
- 1. 老师,为我们的成长导航
- 2. 与老师的心灵对白
- 第13课 沟通,让生活如此美丽
- 1. 沟通,从“听”开始
- 2. 沟通让生活如此美丽
- 第14课 感恩的心
- 1. 心怀感恩,感悟爱
- 2. 爱要说出口
- 第15课 友谊与爱情
- 1. 把握青春红绿灯
- 2. 友谊和爱情
- 3. 与异性正常交往
- 第16课 学会自我保护
- 1. 拒绝性骚扰——对性骚扰说不...
- 2. 学会自我保护
- 3. 对校园欺凌说“不”
- 第17课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 1. 浇灌生命之树
- 2. 珍爱生命 绽放人生
- 第18课 学会选择
- 1. 我的选择,我做主
- 2. 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学会...
- 第19课 发现幸福
- 1. 幸福来敲谁的门
- 2. 发现幸福
2007年6月上杭二中校本课程编委会根据学校的实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该课程共设五个模块:《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模块Ⅰ)、《高一心灵花园》(模块Ⅱ)、《高二心灵花园》(模块Ⅲ)、《高三心灵花园》(模块Ⅳ)、《交往宝典——现代礼仪》(模块Ⅴ)。该套校本课程在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014年秋,学校出台《基于师生共同体的“导•激•研•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方案》,标志着新一轮课改的启航。作为校本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简称“心育”课,以下同)也被随之带动,跻身教改“先行先试”的行列。“心育”课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具有开放性的特质。“心育”课通常用“热身游戏”为先导,情景设置或与学生心理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为引入,把心理技术(角色扮演、心理测试、思维激荡、情景剧、冥想放松等)作为影响手段,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感悟,最终在教师的总结提升中把所学知识、技能带到学习生活中去训练、尝试和应用。据此,“心育”课改就是要探究课堂效率最大化的途径:一是构建学生主动乐学的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以学为先、活动为主、互促为的”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二是构建活力课堂,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旨,探索“导学、激趣、研学、促能”四环节的有效教学策略,让课堂成为师生智慧交融、共同成长的课堂。要达成以上课改目标,原有的校本课程已经不适应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需要。特别是在2014省级重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探索》(傅忠生主持)、2015年度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全员成长导师制”——立体式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思考》(傅忠生主持)、2016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导.研.激.促”:基于“师生学习共同体”心育教学模式研究》(林盛主持)、2016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课题《基于自我同一性理论“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研究》(林盛主持)等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开展,专兼职教师急需一套“同课异构”的教材来满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需求。为此,我们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选取“情绪管理、自我认知、学习策略、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生命教育、青春期异性交往”等教学内容,采用“同课异构”的设计理念,边研究边实践,撰写并主编了高一、高二同课异构活动课教材,并作为课题研究的阶段研究性成果。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在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时,可以有选择的加以利用;班主任在上主题班会时,本教材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由于时间紧迫,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请同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