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浩大的文化工程。这部丛书收有图书3400余种,共79余卷、36000余册,7亿多字,分经、史、子、集。可以说是集我国古籍之大成,代表了当时全国最高学术水平和成就的巨著。
本专辑分列十五章,从编纂《四库全书》的缘起,参加编纂的人员,期间发生的事件、故事,到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等分别列章。
前言
《四库全书》,丛书名。清乾隆朝官修,永瑢领衔编撰,总纂官纪昀。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设四库馆起,至五十二年缮写完毕,历时十五年。全书将古代重要典籍完整抄录,分编于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之下,共收图书三千四百五十七种,七万九千零七十卷;另有存目书六千七百六十六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共缮写七部,分藏于北京宫中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另有副本一部藏于北京翰林院。
更引人注目的是,为编纂这部丛书而聚集的知识分子,其人数之多也是空前的,仅皇帝亲自任命的总裁官就达16人,总纂、总核等达360人,抄写人员更达3826人。这其中,包括了当时学术精英如朱筠、纪昀、王念孙、戴震、邵晋涵、任大椿、翁方纲、余集、杨昌霖、周永年、姚鼐等等。可以说,围绕《四库全书》,当时清王朝知识分子的精英大都云集于此,是一代名家硕儒的大荟萃。
《四库全书》丰富浩瀚,包罗宏大,实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之总汇。但在编书过程中,也下令查禁、销毁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悖逆”、“违碍”书籍,种数几乎与四库现收书相等。并根据统治阶级需要,又对不少书籍的内容做了删改。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