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磷元素在生物圈内的分布很广泛,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磷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几乎参与所有生理上的化学反应。如没有磷时,维生素B3不能被吸收。磷元素是德国商人布朗特(BrandH)于1669年在强热蒸发人尿过程中发现的,并以拉丁文“冷光”的意思命名这种新发现的物质为“磷”,它的英文名称是Phosphorus,化学符号是P。
磷元素通常成正磷酸盐(磷酸氢根或磷酸二氢根)形式被植物吸收。当磷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成为有机物,有一部分仍然保持无机盐的形式。磷以磷酸根形式存在于糖磷酸、核酸、核苷酸、辅酶、磷脂、植酸等中。磷在ATP的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磷在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施磷肥能够促进各种代谢正常进行,植物生长发育良好,同时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和抗旱性。由于磷与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和三者相互转变都有关系,不论栽培粮食作物、豆类作物和油类作物都需要磷肥。
本书主要讲述磷元素在农业领域的研究与具体实践,以期通过科学认识磷元素,实现磷肥的科学应用。
居高“磷”下
磷元素是植物细胞核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对细胞分裂和植物各器官组织的分化发育特别是开花结实具有重要作用,是植物体内生理代谢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磷在植物体内主要集中在植物的种子中,种子中贮备较多的磷,从而有利于幼苗初期的健康生长。磷对提高植物的抗药性、抗寒性和抗旱能力也有良好的作用。磷还具有促进根系发育的作用,特别是促进侧根和细根的发育。
缺磷时,蛋白质合成受阻,新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形成较少,影响细胞分裂,生长缓慢,分裂也少,分枝或分蘖减少,植株矮小,叶片暗绿,叶绿素含量相对提高。某些植物(如油菜)叶子有时呈红色或紫色,因为缺磷阻碍了糖分运输,累积了大量的糖分,有利于黄色素苷的形成。缺磷时,开花期和成熟期都延迟,产量降低,抗性减弱。
磷肥是磷素肥料的简称,是以磷为主要养分的肥料。磷肥肥效的大小(显著程度)和快慢决定于磷肥中有效的五氧化二磷的含量、土壤性质、施肥方法、作物种类等。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等等,科学施用磷肥方能做到高产高效。
收起本章主要讲述磷元素的营养功能和磷肥分别在土壤中、植物体内的变化规律。
收起本章主要讲述磷元素的不同形态和种类。
收起本章主要讲述磷肥对大田作物玉米、水稻和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收起本章主要讲述磷肥对棉花、甜瓜、莴笋、大蒜和苹果等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收起本章主要讲述磷肥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合理施用磷肥对根际环境的影响。
收起本章主要讲述磷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作用对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收起本章主讲简述新型磷肥,如增效磷肥的研发和目前的应用技术。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