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岳麓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拥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北宋以来,为中国民族培养了无数贤才,本作品参考现今湖南岳麓书院内的祠堂祭祀建筑,按照其内部尊卑次序,重点介绍在书院的千年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伟人,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领读者走进岳麓书院,关注中国传统书院文化。系列作品首本,带领大家走进濂溪祠的祭祀主人周敦颐。
更多
收起
+关注
走进千年学府 感受先贤智慧
走进千年学府 感受先贤智慧
对于中华民族古代文化,一方面笔者向往已久,历史、艺术、建筑、宗教等等都颇有兴趣。今年,在中国大学MOOC上,无意间发现一门由湖南大学柳肃教授开设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公开课,从此开始进入从专业的角度学习、欣赏中国古代建筑。在课程中,有一节专门介绍了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使笔者对这座神圣的殿堂充满向往。
自从上柳教授课程以来,一直对老师带领进入这一美妙的建筑世界深表感激,同时觉得学习必须深入,绝对不能浅尝辄止。从什么角度继续呢?一方面,加强古建筑的只是储备,在以后的旅游等过程中,努力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待古建筑,从实践中感悟古建筑的魅力和文化。另一方面,借着大成编客的平台,汇编几本相关先贤的作品,加深自己对这座千年学府的认识。本册是岳麓先贤系列的首本,笔者选择在书院圣贤祠中地位最为尊贵,宋明理学开创者周敦颐,以示崇敬,亦合乎中华礼仪之规矩。
收起
第1章 《太极图说》研究
1.太易图与太极图——周敦颐太极图渊源论
<正> 周敦颐解说的“太极图”向来是中国理学史、道教史乃至文化史上的一大“千古之谜”。从宋代以来经过众多学者的考证与研究,认为这张“太极图”起源于道教,是从五代末宋初的道士陈抟那里传授来的。最近有人提出新说,写成专著推翻了这一说法,认为“太极图”是周敦颐自己创造发明的,倒是后来... 详情>>
来源:《东南文化》
1994年第01期
作者:束景南
2.周敦颐《太极图》易学发微
本文从易学角度对周敦颐的《大极图》作了全面地检讨和评析。首先揭示了《太极图》的易学合义,即阐发了《系辞》太极生八卦说,提出《太极图》属象数易中的象学。其次,对《太极图》渊源加以考辨,以事实为依据,证明了《太极先天图》早于周子《太极图》。最后,分析了周子能成功地将道家修炼... 详情>>
来源:《孔子研究》
2000年第01期
作者:林忠军
3.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政治哲学解读
《太极图说》是两宋理学的奠基性著作,在儒家伦理政治学说的哲理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儒家对于伦理问题的关注与道家形而上学思想方法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了结合。《太极图说》对于终极原因的追问体现了思想家对于普遍必然性的关注。它使得思想家在作为世界本原的"道"与人类社会政... 详情>>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0年第05期
作者:孙晓春;赵荣华
4.周敦颐《太极图说》儒道佛渊源论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产物。周敦颐以儒家思想为基本立场,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有用成分来丰富发展儒家学说,创作了《太极图说》。《太极图说》有着深厚的儒道佛渊源。 详情>>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
2006年第01期
作者:傅振宏
5.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易》象数及西方有关学说
本文从《易》象数的角度来解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通书》,认为这种象数的"二对生"的区别性特征是周氏学说的内在发动结构,由此而提出一些很不同于流行的"宇宙论加上伦理学"的解释模式的思路。在一些被长久争论的问题上,比如"太极与无极的关系"、"太极与两仪的关系"、"诚与太极的关系"、... 详情>>
来源:《现代哲学》
2005年第01期
作者:张祥龙
6.周敦颐《太极图说》的道德修养论
周敦颐之《太极图说》上承《学》、《庸》的思路 ,用天人一道来论证圣人何以“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的道德修养原理 ;强调“主静”的修养功夫 ,认为无欲才能静 ,将解决人欲问题做为道德修养之要点。这些奠定了理学修养论的基本思路和强调节制人欲服从天理的基本内容。学界认为周氏“主静”说... 详情>>
来源:《松辽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03期
作者:吕梁
7.太极学说与和谐思维
<正> 太极图与太极学说太极学说(包括太极说、太极图像及其意蕴)是中国民族文化融合、更新的产物,是易学总体的发展。太极学说是在宋代儒道释文化融合时期形成系统的,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图学说与道家文化有关,又是对道家思维的改造,这一点可以从有关 详情>>
来源:《文史知识》
2007年第05期
作者:吴怀祺
第2章 哲学思想研究
1.周敦颐《通书》、《太极图说》关系考——兼论周敦颐的本...
本文分上下两部分。上篇考察周敦颐《太极图说》和《通书》的流传情况 ,以及历来对两书关系的争议。下篇论述周敦颐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认为周敦颐之所以能成为理学开山之一 ,主要表现在他努力尝试从本体论角度建立儒学的宇宙论和心性论 ,使儒学能够开始真正从本体论层面上回应来自佛道... 详情>>
来源:《中国哲学史》
2000年第04期
作者:徐洪兴
2.周敦颐:儒学本体论思维向度的开启者
周敦颐是儒学本体论思维向度的开启者,虽然他曾出入佛道,但他学术的最终旨趣在于儒学,“无极”是其儒学宇宙本体论思维向度进入的标志,而“诚”则是其对儒学道德本体论的论证。周敦颐以他在儒学哲学化、儒学本体论建构中的重要地位而被后世称为“道学之宗主”。 详情>>
来源:《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01期
作者:何善蒙
3.论周敦颐之心性本体论对儒学宋代转型的意义
针对学术界对周敦颐评价的几个问题,审视周敦颐之前的儒家心性论是否有本体论的根基,对其哲学思想的主旨并与儒家的理论特点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周敦颐心性本体论思想的意义和作用。由此认为,周敦颐哲学虽继承了先秦儒家“性与天道”的思想,改变了被汉儒扭曲为政治至上的天人感应论,恢复了原始儒... 详情>>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7年第01期
作者:赵新友
4.从无极到诚——略论周敦颐本体思想的演变
作为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贡献突出表现在理学本体论的建构上。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以"无极"为本体,体现出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后来经过反思,在《通书》中抛弃了"无极"本体而建构了"诚"本体。从"无极"到"诚"的本体之演变过程,同时也是周敦颐思想走向成熟和对《周易... 详情>>
来源:《孔子研究》
2012年第01期
作者:郑熊
5.论周敦颐的人生哲学
周敦颐的人生哲学思想主要有两部分 :第一 ,政治人生 :“政事精绝 ,宦业过人” ;第二 ,人生态度 :“孔颜之乐”与“吟风弄月”。周子人生哲学思想的影响 :一是周子把政治建于其人生理念的基础之上 ,视其为人生延伸的一个领域 ,从而保持了在政坛险恶与污浊包围中的清白和高尚 ,成为中国古代儒家... 详情>>
来源:《孔子研究》
2003年第06期
作者:郑晓江
6.周敦颐生死哲学探微
周敦颐的生死哲学主要由二部分构成,第一是生死态度:“今死矣,命也!”第二,生死观:“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周敦颐构筑了儒学之形上本体,又以阴阳五行之理贯之“天人”。这不仅为儒者之积极入世、道德践履的人生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从本根上确立了儒式的生死观。本文从对周敦颐生死思想... 详情>>
来源:《学海》
2006年第02期
作者:郑晓江
7.周敦颐的人生价值理想及其现代意义
作为理学开山的周敦颐,提出过彰显儒学真精神的人生价值理想。这一人生价值理想,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希贤希圣希天的内圣诉求;其二,因诚借礼凭乐以化成天下的终极人文关切。此一理想至今仍有可资借鉴的重要现代意义。 详情>>
来源:《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1年第03期
作者:崔伟
8.周敦颐的“君子人格”与“君子之政”及其当代价值
周敦颐在《爱莲说》、《通书》、《太极图说》等著作中对君子人格进行了阐述,区分了人生追求中的"大"与"小",认为生命中之道德境界的追求高于和重于生活中之物质与地位欲望的满足,能有如此体认并能力行践履,便成就了"君子人格";以之从政,便是"君子之政"。这些观念和实践值得今人高度关注。 详情>>
来源:《武陵学刊》
2010年第03期
作者:郑晓江
9.周敦颐的社会政治思想
周敦颐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创者 ,其理学思想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与之相比 ,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则在理学思想的光环照耀下不为人们所注意。周敦颐 2 0岁开始为官 ,历任县主簿、县令、通判、州知军等地方官 ,直到55岁告归。30多年的仕途生涯 ,使他纵览历代兴衰 ,总结了不少治国安 详情>>
来源:《船山学刊》
2002年第04期
作者:黄守红
10.周敦颐宇宙生成论的哲学思想探析
本文通过分析周敦颐提出的宇宙生成演化过程及其所包含的深刻哲学思想,阐述周敦颐在中国道家思想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创造性作用,从而以窥中国道家思想之一斑。 详情>>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01期
作者:尹金欣
11.“交错”与“交感”的交汇——试论柳宗元、周敦颐哲学思...
柳宗元周敦颐都是在永州成熟、成长起来的哲学家,柳宗元对秦汉儒学进行了总结,周敦颐是宋代儒学的开山祖。柳子的思想学说为周子的性理学说扫清了理论障碍,永州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对他们有深刻影响,永州是秦汉儒学和宋新儒学的终始地。 柳、周两子的哲学都是以《周易》作为思想基础,阴阳二... 详情>>
来源:《零陵学院学报》
2003年第03期
作者:张官妹
第3章 和谐思想研究
1.周濂溪的“和”的思想——《通书》论《乐》三篇刍议
20世纪末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陆续提出“以德治国”和建立“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思想。中国古称礼仪之邦,“和谐”的思想具有深厚的学理渊源,源于古代礼乐文明,特别是乐学、乐教传统。乐学、乐教传统中一个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和”。“和”起源于音乐术语,发展而为哲学概念。研究周敦... 详情>>
来源:《湖湘论坛》
2007年第03期
作者:张京华
2.周敦颐“孔颜乐处”思想新探
先秦儒学既已蕴含"孔颜乐处"的思想,然其后儒学内部并未深入讨论,周敦颐以其独特的理论探讨和为人风格,使得此一问题成为理学家的一个重要关切点和重要特征。周敦颐对"孔颜乐处"的探讨涉及所乐何处、为何而乐、如何能乐等问题;而其理论来源不仅直接与儒家相关,且与佛道两家也有一定关系;其对宋... 详情>>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12年第03期
作者:杨杰
3.论周敦颐“乐学”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运用历史联系的方法把周敦颐的“乐学”思想和当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从而探究周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作用。 详情>>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
作者:彭路
4.周敦颐“和”思想的当代价值
<正>周敦颐,湖南道县人,中国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之一、濂溪学派创始人。早在近千年前,他就主张"阴阳里而后和"、"天地之气感而太和"、"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并从"天道合一"、"宽容"、"无欲"和修德四个角度,系统论述了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身心和谐。周敦颐"和"思想... 详情>>
来源:《新湘评论》
2007年第12期
作者:周良英
5.略论周敦颐“孔颜之乐”的本质及其现实意义
周敦颐所作《通书》的意图是阐明"孔颜乐处"的思想境界。他认为先要在道德修养与人间富贵之间作出一个孰大孰小的人生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只有真正体会到仁义礼智信等真正的"至富至贵"之"大"者,才能"心泰"、"身安",才能达到"孔颜乐处"境界,孔颜乐处的境界与达到此境界的方法,为现代人培养健康心... 详情>>
来源:《理论月刊》
2011年第04期
作者:赵四学;李煌明
6.周敦颐和谐思想及现代价值反思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开山之宗祖,其思想体系透露出和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道统维度看,周敦颐追求人与"天"的"合一";从社会层面看,周敦颐主张人与人的"和谐";从自身角度看,周敦颐探索人与己的"内在统一"。周敦颐思想体系中的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详情>>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
2011年第02期
作者:韩丽红
第4章 道德修养观研究
1.论周敦颐的道德教育伦理思想
一 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周敦颐十分注重道德教育的目的。他认为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为封建社会培养圣人、贤人。他在《通书·志学》中说 :“圣希天 ,贤希圣 ,士希贤。”周敦颐竭力主张圣人在位 ,由圣人作一国的领导人。他说 :“以仁育万物 ,以义正万民。”①凡一国的领 详情>>
来源:《求索》
2001年第04期
作者:朱道忠
2.简论周敦颐道德观的核心——“诚”
“周子之学 ,以诚为本。”“诚”是宋代理学开山周敦颐在其主要哲学著作《通书》中反复阐述的哲学概念 ,有着极其丰富和精微的宇宙观和道德观的内涵。研究和探讨“诚”的真实含义 ,揭示“诚”这个古老的精神文明精粹之要义 ,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周敦颐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全面认识和了解 ,而且对于... 详情>>
来源:《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01期
作者:马良信
3.论周敦颐的道德学说及其对宋明理学道德理论的开创性贡献
周敦颐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所强调的尚“中”、贵“诚”、重“公”的道德价值取向 ,所倡导的“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方法 ,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的重视 ,而且在其后也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 ;不仅在道德理论建设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而且在宋明理学史上也享有开山之... 详情>>
来源:《焦作大学学报》
2003年第02期
作者:黄钊
4.论周敦颐的修养观
按照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人的品格可分为四个等级,即小人、君子、贤人与圣人。周敦颐在其《爱莲说》中描绘了一幅君子的画面,在《太极图说》和《通书》中论及了圣人、君子的特质,其中《通书》将圣人论述得更为全面,且道明了为圣人之法。因此,透过《爱莲说》、《通书》基本上可以展示周敦颐的修养... 详情>>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
作者:朱雪芳
5.周敦颐官德思想探析
周敦颐将"为官重德"视为官德的基本原则,提出官员不仅要"诚心端身",消解内心的不妄之念,而且要以"仁爱之心",做到"爱民务实",把为人谋利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志伊尹之志","致公无私",以谋私利、谋官位为耻;勤政廉洁,不受外界诱惑,对行贿、腐败不同流合污,洁身自爱。这些思想为现代官... 详情>>
来源:《船山学刊》
2011年第01期
作者:周欣
6.论周敦颐对儒家“慎独”思想的超越
"慎独"是古代儒家创造的自我修身方法,即个人独处不犯错误,能保持自己清廉的节操。周敦颐的《爱莲说》提出了外在环境污浊的情况下,也要能保持自己清廉的节操,这样扩大了作君子的参照系,超越了"慎独"的原意。这就要求克服错误的"从众"心理,来保持自己独立人格。周敦颐的人生观是入世的、积极的... 详情>>
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02期
作者:孙雨嘉
7.周敦颐“诚者圣人之本”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创者。他以儒学为本位,揉合道、佛思想,开辟宋代理学的形而上学。他以《易传》、《中庸》建构其思想体系——道德的形而上学;并根据先秦儒学的仁与诚等概念作为道德实践的根源和动力建构其宇宙论、本体论与工夫论。 详情>>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09期
作者:朱雪芳
8.论周敦颐道德思想体系之建构及其现代整合
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非常重视道德建构和道德修养,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完整的道德思想体系。但周敦颐的道德思想体系中,既包含有积极进步的道德思想,也有消极落后的道德思想,还有一些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的道德思想,我们必须对之进行全面而辨证的分析,并加以系统的现代整合。 详情>>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02期
作者:崔华前
9.周敦颐的道德精神及其现代价值反思
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非常重视道德建构和道德修养,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完整的道德思想体系。对于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价值。 详情>>
来源:《船山学刊》
2005年第02期
作者:崔华前
10.周敦颐“诚”的道德观及其现代转化
“诚”、“诚信”,当今社会焦点话题之一。这一话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国人对诚信道德价值的强烈需求,也是现代社会诚信伦理现实资源匮乏的道德症候。文章立论于周敦颐“诚”的道德观,论述其原本意义、“诚”之内涵、“诚”之最高境界、“诚”之修炼等。而周子“诚”的道德观难以直接应用于当今“... 详情>>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09期
作者:张冠湘
第5章 教育思想研究
1.论周敦颐《通书》之教育理念
文章从周敦颐《通书》的教育理念,在立师之道、教育之则、乐教之善诸多方面,有着不同于传统儒学教育的展开向度,进行论析:"师为天下善",把立师设教提高到"天下治"的高度,师者应从"修道"转到"养性"的"双自"上,以培养提高人的品性,达至"中"的理想境界;启蒙教育,诸如"渎则不告"、"汩则必乱"、"为... 详情>>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4年第03期
作者:张冠湘
2.论周敦颐的品性论及其教育思想
周敦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把人的品性分刚性和柔性,通过设师立教,重师友,重教育,达到完美的"中"。 详情>>
来源:《南昌高专学报》
2004年第03期
作者:吴艳红;王献敏
3.周敦颐德育目标思想探析
周敦颐在亲身的教育实践中 ,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而且形成了系统的德育思想 ,明确的德育目标。综观周敦颐的德育目标思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即追求“万物顺、万民化”的“顺化”社会的社会政治目标和培养“尊天理、明治乱”的圣贤之人的人才目标。 详情>>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2005年第01期
作者:朱桂莲
4.周敦颐道德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周敦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惟人得其秀而最灵"为哲学基础,以"志伊尹之志"和"学颜子之学"为教育目标,以"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为道德教育原则,构建了"研V慎动"、"迁善改过"的教学方法。这些思想为现代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丰富资源。 详情>>
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
2010年第03期
作者:周欣;陈安民
5.论周敦颐的教育伦理思想
我国古代教育家大多数人是以伦理为基础来论述其他们的教育思想的。 理学奠基人周敦颐,虽然没有直接从事过教育工作,但他的教育伦理思想却十分丰富。因此,很有必要从教师职业伦理、教育目的伦理、道德教育伦理、教学伦理等方面对周敦颐的教育伦理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些思想中尽管夹杂着... 详情>>
来源:《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01期
作者:朱道忠
6.周敦颐的教育心理思想论评
在简介周敦颐的生平之后,较系统地考察了他的教育心理思想,即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学习心理思想、德育心理思想、差异心理思想与教师心理思想。 详情>>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1年第03期
作者:燕国材
7.试论柳宗元周敦颐教育思想的联系
柳宗元、周敦颐都是古代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有一些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在教育宗旨上,都重视对人的教育,柳宗元是重在成“君子”,周敦颐则更多地侧重于普通人能为“善人”;在教育内容上,都以六经为主,杂以各家学说,但柳宗元主张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是“决科求仕”,周敦颐则是对人的素质教育... 详情>>
来源:《开封大学学报》
2005年第04期
作者:张官妹
8.周敦颐王船山德育思想之比较
周敦颐和王船山一个是理学的开山宗祖,一个是中国古代哲学集大成者,他们的德育思想有继承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三方面比较两者德育思想的异同,以期对将优秀传统德育思想运用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所启示。 详情>>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01期
作者:李佩桦
9.周敦颐“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在《通书》中周敦颐集中阐述了"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对提高人们的道德自律、追求道德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对我国当前的廉政建设亦有重要借鉴价值。 详情>>
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05期
作者:张勇
第6章 易学思想研究
1.周敦颐《易》学的宋学精神
周敦颐及其《易》学在北宋时地位并不高,但后来在宋学系统中却被尊为“道学宗主”。这不能完全归结为朱熹等人的推崇,而是由于周敦颐从根本上抓住了如何在名教中安身立命这一宋学的问题意识,将《四书》所倡儒家伦理建立在《周易》的宇宙哲学基础上,成功地使《周易》的太极阴阳、天地合德、吉凶... 详情>>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6年第04期
作者:朱汉民
2.周敦颐易学思想体系
古文运动以后,面对儒释道三教抗衡局面中儒学的式微,一大批秉持儒家道统担当情怀的知识分子孜孜矻矻地希求通过改构儒学以恢复儒家的正统地位。而《周易》则因其丰蕴的形上智慧和思想资源成为了这一时期儒家知识分子普遍萃心的经典。这一缓慢的儒学复兴之路直到北宋五子才初步完成。作为“理学... 详情>>
来源:《周易研究》
2007年第03期
作者:张沛
3.周敦颐的易学性命之学
宋明道学的核心是天道性命之学。周敦颐以《周易》的太极阴阳理论构建了一个有机论的宇宙模式,本太极以立人极。他将《易传》的"继善成性"论与《中庸》的"诚者天之道"相结合,以"诚"作为性命之本,奠定了宋明易学性理之学的新方向。 详情>>
来源:《周易研究》
2009年第04期
作者:赵载光
第7章 佛学文化研究
1.周敦颐的佛教因缘
引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英宗旧讳,改名敦颐,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世称濂溪先生。著作今存者有《太极图说》及《通书》等,后人编有《周子全书》传世。后世之鸿儒硕学,皆奉周敦颐为道学之祖。宋明理学始自周敦颐, 详情>>
来源:《法音》
2000年第03期
作者:宋道发
2.程颢程颐与周敦颐的佛学思想
程颢、程颐与周敦颐的学术师承关系 ,后世学者多有不同看法。应当说 ,二程从周子处学得援佛会儒 ,悟得佛学 ,从而创造出新儒学即理学。然而 ,二程援佛 ,似乎更多的是辟佛 ,二程从对佛学的攻辟中 ,创造和阐发了自己的理学思想 详情>>
来源:《求索》
2001年第05期
作者:章启辉
3.周敦颐的佛学思想剖析
从学术际遇、佛学思想、诗文等方面可以看出周敦颐不但具有丰富的佛学思想,而且奠定了理学的思路。 详情>>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03期
作者:孙金波
4.析周敦颐的"无欲"观
北宋理学开山周敦颐,提出了一个以"无极"为本体,以"诚"与"中"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内容, 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欲观于一体,把自然观与历史观结合起来的"无欲"观,不仅具有 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详情>>
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04期
作者:张俊相
第8章 道教文化研究
1.北宋理学对传统经学承传贡献之我见——以周敦颐为例,兼...
文章回顾了中国传统经学至北宋的发展简历,简要概括了周敦颐以儒为主,兼及佛道,三教合一,奠定北宋理学基础的治学经历及辉煌成果,析出了《爱莲说》的经学意蕴,肯定地认为周子的经学成果具有历史性的积极功用。 详情>>
来源:《社会科学家》
2009年第08期
作者:龙井仁;蒋民胜
2.论周敦颐《太极图说》的道家学脉关系——兼论濂溪的道家...
<正>一、前言周敦颐继承了隋唐五代以来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开阔学风。从他的人生历程来看,他既有儒家入仕传统的一面,也有由庄子所开启的文人传统的一面。①作为一位由士入仕的儒者,周敦颐支持范仲淹 详情>>
来源:《哲学研究》
2012年第02期
作者:陈鼓应
3.《太极图说》道教渊源新探——兼论“无极而太极”之说的...
《太极图说》与道教的关系是周敦颐思想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太极图说》的内在理路,可以发现《太极图说》表达的是"时间在先"的宇宙生成意,其首句应为"自无极而生太极"。结合周敦颐在《咏阴仙丹诀诗》中自述其与宋初道士陈抟思想的关系,能够看出《太极图说》的"自无极而生太极... 详情>>
来源:《管子学刊》
2008年第03期
作者:刘聪
4.试比较老子与周敦颐的本体学说
老子提出道是万物的本源,一切都是由道生出,深刻地描述了道的世界统一性。周敦颐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并对老子的宇宙生成过程展开了具体论述,但对整个本体论的深度把握上,与老子有一定差距。 详情>>
来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02期
作者:金维明
第9章 湖湘文化研究
1.浅说周敦颐与湖湘文化的关系
湖湘文化影响了周敦颐,而周敦颐的思想是湖湘文化的思想基础。周敦颐的做官须先"立诚"成"圣"人的为官论影响了湖湘人的价值取向;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刚直倔蛮与善思多义是湖湘人典型性格;周敦颐大力办学兴学促进了湖湘教育的兴盛与发展。 详情>>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03期
作者:张官妹
2.近代湖湘学人与周敦颐
如果说,宋代是传播周子之学的一个高潮时期,那么,近现代(晚清至民国时期)湖湘学人对周敦颐的推崇,则是对周子之学的再次高扬。近代以来,庞大的湖湘人材群体对湖南乃至对中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许多著名学人(包括官师同道者)都推崇过周敦颐的理学地位、理学思想及其人生价值观,这既是他们对... 详情>>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
作者:李斌
3.《爱莲说》对潇湘文学的承继及影响
《爱莲说》虽然只有118字,但它却将荷莲之美的品德尽现纸上,千百年来令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周敦颐的爱莲思想的由来,对荷莲文学意蕴的开掘,对元结、柳宗元散文风格的承继,以及对潇湘文学的影响。 详情>>
来源:《船山学刊》
2007年第02期
作者:杨金砖
4.远绍周敦颐的阳明心学
周敦颐是借鉴佛道思辨以重塑儒家道德哲学的宋明理学的先行者,王阳明则是融合儒释道三教的心学的集大成者。周敦颐对理学所起的开山作用有:汲取道家道教的本源论,建构无极(太极)的生成论以证明儒家伦理存在的合理性;借鉴佛道的本体论思维,构建诚的价值本体论;含纳诚、乐、仁、静等儒佛道的气象... 详情>>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2011年第08期
作者:何静
5.探微周敦颐影响湖湘文化之契合性精神维度
周敦颐的思想内核与湖湘文化精神特质存在契合性渊源关系,并且周敦颐对湖湘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厚重。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审视周敦颐对精神层面上湖湘文化的影响:一是湖湘文化的发展脉络;二是周敦颐本身思想的精神内核。 详情>>
来源:《兰台世界》
2011年第19期
作者:何云峰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