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本书通过对56个民族的服饰特点,各民族何时穿着这些传统服装,形成这种服饰的原因和这种服饰作为新的时尚元素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展开设计。 通过这本书,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民族服饰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民族服饰辨认其所属民族,了解民族服装设计,还可以利用这种传统多样的民族服饰元素进行服装设计。
- 章节目录:
- 服饰-—记载着人类文明的...
- 第1章 服饰的起源
- 第2章 服饰:文化的载体
- 第3章 汉族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 第4章 满族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 第5章 回族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 第6章 壮族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 第7章 苗族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 第8章 维吾尔族服饰特点及其文化...
- 第9章 彝族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 第10章 蒙古族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
- 第11章 布依族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
- 第12章 藏族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 第13章 瑶族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 第14章 朝鲜族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
- 第15章 高山族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
- 第16章 其他有特点的少数民族服饰
目录
服饰-—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另类言语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在文化和服饰上都饱含了无穷的魅力。各民族服饰以其丰富的色彩、精巧的技艺、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一、文化性
这些民族服饰体现了本民族的精神风貌,暗示着本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 往往与该民族的信仰、崇拜有密切的联系。
二、实用性
民族服装有其实用性特点,方便着装,便于劳作。
就像南美洲热带雨林地区,人们流行穿形如喇叭的拖地长裤,是为了抵御潮湿雨林地区蚊虫的叮咬;现在盛行的西部牛仔服装,最初是拓荒者为适应野外流浪生活的恶劣环境而创制的,简约厚重防晒耐磨的装束一样,我国的民族服装也源于生产生活,为生产生活服务。
鄂伦春民族用狍皮制作的毛皮服装既能御寒又能防雨,而且耐磨,非常适合狩猎时穿用。而十分有特色的狍头帽是用一个完整的狍子头皮缝制的,在帽子的顶部不仅有挺立的双角和双耳,在狍子的眼眶处还嵌有用黑色皮革绣制的眼睛,形态非常逼真,在狩猎时可以达到迷惑猎物的目的。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被,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久而久之,脱衣袖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横断山区京族居民的传统服饰以衣裤型短装为主,既简洁、美观,又适宜涉水、乘船的水上生活。
三、区域性
中国民族服装有极强的区域性特点,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由于幅员辽阔,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差异性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分居各地的不同民族为适应所处自然环境,谋求自身发展,创造了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民族服饰。
例如,藏族服饰特点是长长的袖子和拖地的裙子,这主要是因为,藏族居住的地区较为寒冷,所以习惯穿较厚和较长的衣服来保暖。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息环境,“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经济,造就了蒙古族人民苍劲雄健的民族气质和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长期生活在深山峡谷的独龙族人民练就了一种勇敢、纯朴和勤劳的民族性格,创造了他们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其衣裤型短装服饰和黑红相间的色彩强烈地反映了他们粗犷、刚健的气质和风貌。
四、多样性
从根本上说,服饰的样式与特征是由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及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反映一个时代,一段时期文明的发展情况,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生活的缩影。我国民族服饰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前所述,我国是疆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差异很大,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悠久的历史,孕育着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这是造成我国各民族服饰丰富多彩,各具鲜明特色的主要原因。朝代的更替、政治的波动,社会主流文化的变迁是造成民族服饰多样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服饰,延续着各民族古老的文化基因;服饰,展示着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服饰,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另类言语。通过这本书,您们会了解到中国各个民族的服饰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和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一同走进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世界。
收起服饰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及自然环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意识。
收起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收起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清代满族基本都编入八旗,有旗人之称,故这种满族男女老少四季皆宜的服装被人们称为旗装。
收起回族服饰是回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回族服饰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绚烂多彩、积淀丰厚的宝库。回族服饰的发展变化及多种形态,潜移默化地受到时代、地域以及周边兄弟民族习惯等影响,但在根本上或者说整体上,是受到伊斯兰文化对回民族形成的深厚影响。
收起壮族的先民是属古代百越族群,与西瓯、骆越有血缘递承关系,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收起雷山苗族服饰多姿多彩,是当今世界上最美丽、最漂亮的服饰之一。这些多姿多彩的服饰铭载着本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来生活环境的浓缩。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收起维吾尔族服饰形式清晰,纹饰多样,色彩鲜明,图案古朴,工艺精湛,其发展演变规律清楚,有些服饰款式与新疆出土衣物颇为相似,体现了一个地区、一个文化的历史沉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审美接受范式,从中窥见民族服饰的传承性与地域性的习俗。
收起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形态有近百种。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凉山不少地区四季冷凉,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披衫)常年皆着。 彝族服饰的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并且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
收起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收起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万余人。现位居全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
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主要聚居在省内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地区的黄果树大瀑布所在地——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在贵阳市也分布着10余万布依族,六盘水的盘县、六枝以及毕节地区织金县也有布依族聚居,省外的布依族散居于云南、四川、越南北部等地。
收起藏族自古以来在雪山环绕、江河奔腾的“世界屋脊”上繁衍生息,他们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藏族服饰习俗的形成同藏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藏族服装(藏装)、眼饰在其款式、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从地域看,可区别为农区和牧区类型;按生活方式,可区别为农村与城镇类型;从身份讲,可分为平民、僧人、达官贵人等类型。
收起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瑶族是盘瓠和妻子三公主(汉族)的后裔,三公主为帝喾之女,故盘瓠是黄帝(汉族祖先)的孙女婿。
瑶族源自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擅长制作瓦器、陶罐,故最早的瑶族先民称为“窑民”;后来陶罐坯料制作由手工发展为旋转摇动制坯,窑民改称“摇民”;瑶族先民四大姓之一雷氏,来源于发明养蚕缫丝的黄帝之妃方雷氏(嫘祖),故瑶民善养蚕,又衍生出“繇民”一称;后蚩尤(中华早期文明杰出贡献者)率领三苗和摇民历经夏、商、周征伐,部分成劳役,称之为“徭役”或“傜役”;至宋代又有“莫徭”之称;现统称瑶族。
收起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朝鲜族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道袍是过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后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长袍当大衣穿,有单、夹、棉之分。
朝鲜族女装短衣长裙。短衣有长长的白布带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长皱褶。裙有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之分。短衣,朝鲜语叫“则高利”,是一种斜领、无扣、以带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朝鲜语叫“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色彩十分鲜艳。
收起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头上,非常漂亮。
收起我国共有56个民族,除了上述13个有明显特点的民族服饰外,还有土家族、 彝族、 侗族白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黎族、傣族、 畲族 、傈僳族、 仡佬族 、东乡族 、拉祜族 、水族 、佤族 、纳西族、 羌族 、土族 、仫佬族 、锡伯族 、柯尔克孜族、 达斡尔族 、景颇族 、毛南族、撒拉族 、塔吉克族 、阿昌族、 普米族、 鄂温克族、 怒族 、京族 、基诺族、 德昂族、 保安族、 俄罗斯族、 裕固族、 乌兹别克族 、门巴族、 鄂伦春族、 独龙族 、塔塔尔族 、赫哲族 、珞巴族 、布朗族,它们的民族服饰也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收起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