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老子,道学鼻祖,道教的太上老君,中华哲学的始祖,甚至被一些学者尊称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哲学大家。老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唯一既探讨“天道”又探讨“人道”的圣贤,其思想体系已经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里。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道德经》仅次于《圣经》,排名第二,可见老子的哲学思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作品中优选集结诸多文献资料,从老子其人、老子的道学、老子对西方的影响、老子、道家与传统文化、以及老子哲学的现代启示等,多角度的为读者呈现了一位两千多年前的伟大哲学家,以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供广大学者研究和探讨!

更多
收起
哲凡
主编的其他文集 更多>>
2140人阅读
世界的老子

世界的老子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胡适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尼采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对老子也作过高度评价,他说:“在人类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最早的一种哲学。”

日本学者汤川秀树说:“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达到的状况。”

美国学者卡普拉惊奇地发现了道家哲理与高能物理现象的吻合,他在《物理学之道》中说:“中国的哲学思想,提供了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新理论的一个哲学框架,中国哲学思想的‘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1943年,我在美国认识爱因斯坦。他书架上的书并不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经》德文译本。西方有思想的科学家,大多喜欢老庄哲学,崇尚道法自然。”

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带领德国队夺得大力神杯后却突然“隐退”,很多人表示不解。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他引用老子的一句话:“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老子的《道德经》一直放在他随身携带的公文箱内。

《老子》被海外学者视为至宝。不少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著名科学家把自己的科学发现归功于老子这个东方圣人的启示。

……

如今的老子,已然是世界的老子。几百年来,老子《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在译成外国文字的《道德经》曾风靡欧洲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此外,老子对战后的德国影响深远,今天的德国人,据统计平均每四家就拥有一本《道德经》。历史一路走来,我们从许多西方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政治家和企业家身上,可以清晰地找到老子的基因,以及他们对道学的尊崇。

老子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对中华文化,还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而且这种影响力会一直延续下去。每一名炎黄子孙、中华文明的继承者,都有责任去了解、学习、传承这诞生于二千多年前的伟大哲学,努力汲取其中的宝贵智慧,让中华文化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璀璨明珠。

道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老子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区区五千言,而是永不枯竭的智慧养分,是中华儿女世代传递的文化自信!

收起
第1章 老子,犹龙耶
1.中国哲学第一人——老子
刘德增
<正>道家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一说字伯阳,聃为谥号),人称"老子"。古时有个叫张君相的诠释说:"老,考也。子,孳也。"(《史记·老子列传》司马贞《正义》引)即考教众理,孳生万物。司马迁的《史记》为老子立传,说他是楚国苦县厉乡(今河南鹿邑太清宫镇)曲仁里人。苦县这个地方本是陈国地盘,公元...   详情>>
来源:《走向世界》 2009年第13期 作者:刘德增
2.老子其人:神龙见首不见尾
夏海
<正>在中华历史的天空中,他是最亮的智慧之星;在人类文明的天空中,他可以和其他任何民族的星宿媲美。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化名人。《老子》一书,亦名《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同《易经》《论语》一起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为重大而又深远的思想巨著。然而,千百年来...   详情>>
来源:《金融世界》 2016年第01期 作者:夏海
3.老子入秦年份考
樊光春
关于老子及老子入秦事,目前学术界尚没有一个清晰的结论。本文试图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出发点,对老子入秦事件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说法。考证的前提是相关的各种历史文献,以此为基础展开论述。考证的参照材料是有关老子弟子的生平事迹记录。考证的基本线索是文献中提到的两个关...   详情>>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2012年第01期 作者:樊光春
4.老子生地考辨
杨光
<正> 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在中国文化史上,老子的《道德经》与孔子的《论语》两部“圣经”并称于世;在世界文化史上,老子的思想与基督一样博大精深,彪炳东西。因此对老子的研究,意义重大。司马迁是最早为老子作传的人,他的《史记·老子传》至今仍是我们研究老子生平的重要的...   详情>>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1992年第02期 作者:杨光
第2章 当老子“遇到”基督
1.西方基督教背景下的《老子》诠释
刘固盛;吴雪萌
对经典进行理解并加以诠释,是东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共同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老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和道家经典之一,伴随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不同的国家也形成了不同的老学。英国传教士湛约翰、汉学家理雅各和美国哲学家保罗.卡鲁斯是19世纪西方世界基督教背景下对《老子》...   详情>>
来源:《江汉论坛》 2011年第04期 作者:刘固盛;吴雪萌
2.近代以来英译本对《道德经》的哲理化解读
章媛
近代以来《道德经》在西方广为传播,是以被西方译者的多元化译解为代价的。西人对《道德经》的解读可分为基督类、哲理类、语文类和演义类等四大类。其中哲理类译本是指具有哲学知识储备的译者,通过对《道德经》中核心概念、原典哲理、辩证思维以及哲学智慧的揭示,试图向读者展现一个《道德经...   详情>>
来源:《东岳论丛》 2012年第08期 作者:章媛
3.老子哲学思想在德国之翻译、介绍与传播
陈骏飞;唐玉婷
德国被誉为一个哲学家的国度,其近现代知名哲学家从康德、黑格尔再到海德格尔,无一不深受《道德经》的影响。他们对老子思想的接受,则是通过各时期的各类译本。研究《道德经》在德国的译介传播过程及特点,有助于准确把握那些受老子影响的德国哲学家的有关思想。《道德经》在德国的译介传播经历...   详情>>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年第02期 作者:陈骏飞;唐玉婷
4.《道德经》在当代美国的传播——从韦恩·W·戴尔的《改...
蔡觉敏;秦玉伟
美国当代畅销书之一《改变思想改变生活》是美国作家韦恩·W·戴尔写的《道德经》对他思想的启迪。该书体现了一位当代美国人对《道德经》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道德经》的东方思维方式对西方人的启发,也看到这种启发中仍旧带有浓厚的基督教的影子。韦恩·W·戴尔对《道德经》的推崇与误...   详情>>
来源:《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04期 作者:蔡觉敏;秦玉伟
第3章 老子·道学·《道德经》
1.读《道德经》三法
臧宏
旨在揭示历代读老、解老者误读和错解《道德经》的原因。《道德经》是讲生命本体的书,思维方式的特点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不能用西方的主客二分法来解释。《道德经》的断句和分章与思维方式紧密相连,若用主客二分法进行断句和分章,结果只能是乱上加乱。庄子才是《道德经》的真正的解释者,生命...   详情>>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2016年第02期 作者:臧宏
2.《老子》的辩证观
张茂泽
<正>《老子》一书包含了丰富的辩证观材料,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我将这些方面的思想内容称之为辩证观。本文即对其内容、特征和意义进行分析。一《老子》对辩证运动本体的直观辩证法是对本体运动规律的逻辑揭示。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本来属于形而上学,是本体运动的内在逻辑。这种逻辑表现出   详情>>
来源:《《老子》思想与现代社会——...》 2012年第期 作者:张茂泽
3.走出混乱——解读《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陈善
《老子》一书可视作一本政治学的著作,其目的在于提出让当时的社会走出混乱局面的治世良策。在《老子》中,老子分析了东周时期社会混乱的根源在于统治者实施"有为"的政治。为此,老子认为要想天下太平,人民安宁,其根本方法就在于实行一种所谓的"无为而治",既要求统治者应该谦退不争,清静无欲,与...   详情>>
来源:《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02期 作者:陈善
4.老子“上善若水”的哲思
胡静
本文从"上善若水"入手,指出老子将水性与人性相结合,并以"水"喻道,进而论述圣人的德性,体现了老子的处世哲学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详情>>
来源:《希望月报(上半月)》 2007年第09期 作者:胡静
5.老子与孔子人生哲学比较论
林润瀚
<正> 老子和孔子的哲学都是围绕着人生问题来阐述的,他们致力于探寻人生的奥妙,称他们的哲学为人生哲学当更为确切。他们的人生哲学对古代的人生态度,民族性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用,是最主要的构成部份。在对古代文化进行反省以获新生的今天,对老子与孔子的人生哲学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一、...   详情>>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1986年第04期 作者:林润瀚
第4章 老子、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1.老子、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传统
罗炽
本文从老子与“道”,老子与道家、道教与道家,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等四个逻辑层次对老子道范畴的本质、道家向道教的流变、道家——道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对中国《易》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对儒家《易》学和道家《易》学的不同特质和效应进行了比...   详情>>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1年第02期 作者:罗炽
2.“道”与中国传统文化
牟钟鉴
<正>一、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道家和道教的文化叫道文化,因为它以道作为其最高的理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佛教传人以前,其核心是"儒道互补"。佛教传人以后是儒、佛、道三教合流。所以,道家一直处在核心的位置上。现代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其代表人物一个是老子,一个是孔子。我...   详情>>
来源:《紫光阁》 2006年第03期 作者:牟钟鉴
3.老子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影响
吴敏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在于为艺术创作提供特有的认识角度和审美视野。老子哲学中的"大音希声"、"正反相成"、"虚实相生"、"反朴归真"等思想为中国的艺术创作开拓了特有的时空观念、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经过历代艺术家们的阐发,铸成了中国古代艺术独特的风格。   详情>>
来源:《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01期 作者:吴敏
4.老子思想对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影响
刘睿;李锋
认为先秦思想家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巨大影响,并从其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道"的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重直觉、重了悟的思维方式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详情>>
来源:《中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04期 作者:刘睿;李锋
第5章 道学的现代启示
1.老子哲学与现代文明
曾锡滨
老子哲学较之重伦理的儒家文化,重自然的古希腊哲学,它既讲“道”又讲“德”,二者互相渗透,是自然哲学与伦理学有机结合的典范。老子哲学的要义为“道”、“和”、“德”,其中“道”对当代量子力学的场论、“和”对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德”对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均具有巨大的...   详情>>
来源:《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 1997年第05期 作者:曾锡滨
2.《老子》管理学诠释及其对现代企业的新意义
柳菁
以现代管理学视野诠释《老子》能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开显出更多的"意义"。《老子》管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方法是"无为",目标是"复归婴儿"、"百谷王"。《老子》管理学对现代企业而言具有以人为本、可持续性发展、制约资本暴力、"长生"、遏制滥权与瞎折腾等五大现代新意义。   详情>>
来源:《企业技术开发》 2011年第23期 作者:柳菁
3.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构建的启示
梅良勇;孙晓静
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的基本原理源于他的"天道自然观"。道的基本属性是"自然无为"。在政治统治上,老子大力宣扬"愚民治国"的思想,认为社会应向自然纯朴的方向发展。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总和。...   详情>>
来源:《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01期 作者:梅良勇;孙晓静
4.浅析“道法自然”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崔宁宁
老子《道德经》中提到的"道法自然"是一种高超的处世态度和活动方式。所谓"道法自然"是指万事万物应当按照其自身状态而发展,不受任何其他事物的干涉与影响,从而"自然而然"。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不仅是统治者实行统治的政治手段,在生态和谐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详情>>
来源:《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3年第03期 作者:崔宁宁
5.老子:影响与解释”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老子:影响与解释”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郭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德〕中国中心(China-Zentrum)、阿登纳基金会(KonradAdenauerStiftung)和中国哲学史学会联合举办的“老子:影响与解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   详情>>
来源:《哲学研究》 1995年第12期 作者:
价格:¥23.5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