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精选本人近三年来发表在“三大地理教育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核心期刊)、《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的论文,由“基于课标的学科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设计等三部分组成。
更多
收起
关键词:
论文集+关注
第1章 基于课标的地理教学
1.“东北地区”的教学——高二区域地理专题复习课
<正>一、考纲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原因。2.用事例说明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二、教学思考纵观福建省近五年的高考...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5年第05期
作者:梅国红
2.例谈“沉锚效应”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正>"沉锚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事物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沉锚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思维定式,即遇事不由自主地将认识固定在第一信息上。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表现形式。高中地理教学中也有"锚",抛"锚"的是教师...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4年第21期
作者:梅国红;苏卫红
3.农业的区位因素专题复习
本文从考纲及其解读、考点透视、热点透视、考点层析四个角度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并通过实例对上述分析进行说明。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6年第22期
作者:梅国红;黄其顺
4.激发学生“心流体验”,提升高三复习效益
<正>"心流"是指当人们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可控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时,个体会经历一种独特的愉悦和欣喜的心理状态。"心流体验"作为活动给予学习者的积极回报,能引发积极情感,唤醒内部动机,全方位提升学习效果。学生心流产生条件有三个:第一,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清楚具体的操作步骤;第二,所感知的...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15年第12期
作者:吕凤秀;梅国红
5.围绕“主题+区域”探究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以“...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方向。实施"主题+区域"的课堂教学,可以收获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实效。 详情>>
来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第08期
作者:刘启银;梅国红
6.基于尺度转换的螺旋式递进学习策略应用探析
<正>地理环境错综复杂,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与形成却是有规律的,从中归纳提炼出的一般规律,适用于大尺度典型区域的地理分布与成因分析;而当用高度概括的一般规律演绎和解释中、小尺度的非典型区域中个别、特殊的同类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时,往往会出现解释不全或解释不透等现象,似乎一般...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年第13期
作者:吕凤秀;钟华胜
第2章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1.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角的试题评析
<正>试题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以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科学考察为背景材料进行设问,要求考生结合图文资料,"说明""分析""推测"关于堪察加半岛自然环境及生态景观的三个问题。注重对主干知识与基本原理的考查,凸显对学科能力与地理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一、重视地理实践力的考查——获取信息...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年第15期
作者:梅国红;曾呈进
2.基于地理学科素养的高二区域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两个显著特点。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应选取典型案例,采用问题探究和思维建模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15年第06期
作者:梅国红;陈涓
3.一道注重“学科素养”的精巧试题
本文以2015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37题为例,分析高考命题中对培育考生"学科素养"方面的评价。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5年第18期
作者:梅国红
4.高考改革背景下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的实践探析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公民的地理学科素养。文章重点阐述了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培养的意义,并通过结合实例阐释如何培养地理学科素养。 详情>>
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05期
作者:梅国红;刘清玉
5.以“能力立意”为抓手 着力培养地理学科素养
<正>2015年,河北、河南、山西、湖北、湖南、江西、陕西6省采用全国课标Ⅰ卷(文综地理);广西、贵州、云南、青海、甘肃、西藏、宁夏、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12省采用全国课标Ⅱ卷(文综地理)。福建省在2009年至2015年实行自主命题。2016年,福建将与广东、四川、重庆和安徽一道开始使... 详情>>
来源:《地理教育》
2015年第10期
作者:梅国红
第3章 教学设计
1.空间尺度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中的应用探析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不同尺度探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6年第07期
作者:梅国红;陈富元
2.“主粮化、大食物”背景下的区域农业发展原创试题
<正>【命题背景】2015年1月6日召开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力争让马铃薯逐渐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新保障。2015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强调要着力加... 详情>>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年第09期
作者:梅国红;黄其顺
3.从日晷仪视角复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将日晷仪作为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专题复习的一个切入点,创设的情境、设计的问题能够紧紧围绕地球运动的主干知识原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把课标和考纲要求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渗透人地观念,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6年第13期
作者:梅国红;曾呈进
4.高三微专题复习:气候特征分析
<正>一、考纲要求及解读考纲要求:考纲要求: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纲解读:气候特征分析是高中地理知识中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气候特征分析的关键是气候类型的判读。根据图文信息准确判读气候类型并进行气候特征的分析描述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6年第14期
作者:梅国红;危清明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