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本文写作的目的主要分为三层:第一、梳理冯骥才文化遗产观点和保护实践;第二、通过对冯骥才文化遗产观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研究,发现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历程;第三、探究社会转型期中人文知识分子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和担当。
作品简介:
冯骥才被大众广知的身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同时又是一名画家,但他不仅耕耘着写作与绘画事业,他还疾呼和奔走,为唤醒我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不断努力,他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化遗产保护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本书将通过对冯骥才文化遗产观保护实践的研究来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中知识分子的担当和责任。
更多
收起
+关注
第一章 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第一节 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抢救”
一、背景:抢救遗产
二、发轫:老城保护
三、启示: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前瞻眼光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普查”
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缘起
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艰难历程
三、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的典范意义
第三节 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
一、传统村落的研究背景
二、从古村落到传统村落的观念阐释
三、冯骥才的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实践
第二章 冯骥才文化遗产观的构成
第一节 冯骥才文化遗产观
一、什么是文化遗产
二、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民俗的关系
三、冯骥才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第二节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一、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联姻
二、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批判
三、文化遗产利用不等于开发
第三节 文化遗产的抢救与反思
一、文化遗产的临终关怀
二、非遗后时代的反思
三、文化遗产保护的全民文化自觉
第三章 冯骥才文化遗产观的形成
第一节 冯骥才文化遗产观的形成原因
一、社会转型的必然
二、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冯骥才文化遗产观的形成的过程
一、初期:文学作品体现民间文化
二、中期:保护文化遗产思想的萌发
三、现在:文化遗产观的形成与完善
第四章 文化遗产保护中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一、以梁思成、常书鸿等人为例
二、以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的学者为例
三、青年知识分子应该继承和禀赋的责任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