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
《中国铁路文艺》2011年05期 王瑶;


相关文章推荐
- 探访乌镇
- 初入江南,黑白的主色调令人觉得眼前是一幅惟妙惟肖的山水画,恬静自然。而乌镇也便是如此,几座木桥横架水面,两旁则是黑瓦白墙的江南人家。乌镇,其"乌"即"黑"。坐落在这乌镇...[详细]
- 《中国环境监察》2019年04期
- 乌镇印象
- 走在石板街上有一种拥抱的冲动小镇人家沿河而居随口说上几句吴语就能淋湿江南水乡无拘无束的瓦当翘起的房檐还有那触手可及的红灯笼游走在烟雨中的酒旗把你我的距离丈量这里...[详细]
- 《风流一代》2019年13期
- 乌镇两题
- 乌镇一夜常回望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离重庆千里之外的乌镇。乌镇于我,既不是家乡,也不是求学或工作过的旧地,更不是在那里有过缠绵悱恻的故事。但我就一直都想着,总想一有...[详细]
- 《散文诗世界》2019年08期
- 夜行乌镇
- 我想起这样的夜晚,一行人坐在船上慢悠悠地划过湖边,此时,船上传来历久远古的京剧,一腔曲调在那么一瞬间把身边的人都融入了那个散发着韵味的乌镇年代。吵嚷的边岸,有人在乌...[详细]
- 《散文诗》2019年18期
- 醉乌镇
- 江南行,不必怕孤单,水就是如影随形的伴侣。若嫌水色单调,再冠以"青春"二字,保管你满眼秋波荡漾。眼前的这道水,是称河还是称溪,压根儿没有去打听。只看见,一衣带水,两岸人家...[详细]
- 《先锋队》2018年10期
- 水做的乌镇
- 乌镇的名字有着绘画般的美妙。它所提供的是关于色彩的想象:绿水、黛瓦、青石板……在这诸多的景物之间,"乌"字统一了它们的外表,而"乌"色其实也是历史的颜色,因为历史就是蒙...[详细]
- 《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01期
- 数水乡韵味,还看乌镇
-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提到城市时总会联想到女人。如果非要用女人来比喻城市,北京好似一个干练含蓄的知识型女子,上海则像一个充满憧憬的华贵夫人,那乌镇是谁?也许,把她看成...[详细]
- 《汽车与安全》2004年12期
- 醉游乌镇
- 三月的乌镇,颇像一位精于画技的名伶,柔软的风韵、抑郁的眸子、湿润润的模样,透着清冷与高贵的令人琢磨不透的情愫。她轻蘸一弦流水,画春楣、画农俗、画草长莺飞、花红柳绿、...[详细]
- 《民主》2018年09期
- 乌镇
- 坐长途公车从上海到乌镇,要在桐乡换车,这时车中大抵都是乌镇人了。五十年不闻乡音,听来乖异而悦耳,麻痒痒的亲切感,男女老少怎么到现在还说着这种自以为是的话—此谓之"方言...[详细]
- 《阅读》2018年24期
- 风情乌镇
- 乌镇是需要放下心思,静静欣赏的一处镇落乌镇,最后的枕水人家。未见乌镇前,为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痴迷。雨后的阴郁天气,走进乌镇,带着满心的澎湃。古老木门的吱呀声,人们倾倒...[详细]
- 《江淮法治》2018年10期
- 乌镇的慢时光
- 游乌镇,春较其余三季更宜,夜晚较白天更宜,西栅较东栅更宜。春,龙形田油菜花盛开,应和着远处薰衣草的紫,运河边蔷薇的粉,香樟的绿。在这里,春化成具象的色彩,俏皮地窜进人的...[详细]
- 《中国农村金融》2016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