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唱在秋天的劲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语文建设》2007年06期 连中国; 下载(4168)被引(1)


相关文章推荐
- 《沁园春·长沙》“谁”主沉...
- 《沁园春·长沙》一词上阕即景而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之慨。"沉浮"喻事物的盛衰、消长,即事物本真、自然而自在的生命转换状态,"谁主沉浮"即谁主宰万物生命的...[详细]
-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年07期
- 炼字功力看《沁园春·长沙》
- 无论是何种文学体裁,都应当让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统一,以追求更大的艺术感染力。在这方面,毛泽东所创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无疑是其中的成功典范。为此,现以两个例子对其...[详细]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年24期
- 课题:沁园春·雪
- 导语:同学们,居住在北方的人们对雪并不陌生,我们曾经领略过'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那小雪的秀美风采,也曾经领略过"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的壮观雪景。在人们心目...[详细]
- 《内蒙古教育》1998年08期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潘海明<正>~~[详细]
- 《少男少女》2016年19期
- 沁园春·中秋
- 性格略腼腆,喜欢看书,写文章,对琵琶和汉服情有独钟,理想是成为小说家或机械师。 清辉映月,火树阑珊,嫦娥独忧。 望广寒生寂,飘桂悠悠,珍珠帘外,婵娟诉愁。翡翠楼栏,缟仙缝袂...[详细]
- 《少男少女》2016年17期
- 炼字与抒情的杰作——《沁园...
- 毛泽东既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伟大的诗人。从横向的角度看,他生长于湖南,受到当地狂放和浪漫的荆楚文化的影响,因而形成了豪迈、乐观的个性、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强烈的责任感...[详细]
-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16年08期
- 舍我其谁 豪气干云——《沁...
- 当黄巢泼墨挥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候,一位农民领袖揭竿而起;当赵匡胤仰天长啸口占"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详细]
-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17年04期
- 怎一个“独”字了得——《沁...
-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以一"独"字开头,其中意味,颇费猜详:从"独"字沿波讨源,可以解开此词在写作时间上的谜团,即"一九二六年"说有其合理性;从"独"字披文入情,有助于...[详细]
-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年...
- 抓住“问题”方能擦出火花—...
- 在讲解《沁园春·长沙》的练习时遇到两个有争议的题目,详录如下:1.诗歌为了诗意浓郁、节奏和谐,常常使用倒装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几句词的正常语序是()A.寒...[详细]
- 《中学语文》2017年21期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三维目标:1.诵读、体会,感受诗人伟大的革命豪情。2.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继续学习诗词的阅读鉴赏方法,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树立远大理...[详细]
- 《新课程(中学)》2017年06期
- 吟咏诵读 品味鉴赏 联想想...
- 诗歌是一门艺术,如何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呢?本文以《沁园春长沙》为例,试着从吟咏诵读、品味鉴赏、联想想象三个角度引领学生走进高中诗歌鉴赏的大门,培养学...[详细]
-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7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