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推荐
- 论苏辙“记”文与水之关系
- 苏辙"记"中的"水"折射出苏辙的性情和对待贬谪的态度。其自身遭遇贬谪时,"水"在其笔下是汹涌浩然的;其兄苏轼被贬时,水是汪洋开阔的。而导致苏辙在他遭贬时写的"记"文频繁出...[详细]
-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 苏辙在济南
-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与父苏洵、兄苏轼号称“三苏”。他中年时期,曾来山东为官,与济南结下一段美好情缘。一、久尔...[详细]
- 《文史杂志》2003年06期
- 苏辙文论的价值及地位——兼...
- 苏辙文论的价值及地位——兼论古代“文气”说李凯苏辙为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艺思想虽不如其兄苏轼那样丰富全面,但散见于苏辙文集中的文艺思想仍是很丰...[详细]
- 《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01期
- 至诚之心,不息之文——苏辙...
- 苏辙在实用性文体尤其是公文方面的成绩十分显著,《乞选用执政状》是其公文的代表之一。《乞选用执政状》中包含着苏辙才德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观点,对当时社会以及后世产生...[详细]
- 《名作欣赏》2019年03期
- 温雅高妙 淡静有味——试论...
-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与其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后世有"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之誉。北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苏辙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那...[详细]
- 《文史知识》2015年04期
- 苏辙的文艺思想
- 苏辙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茅坤在《苏文定公文钞引》中比较了三苏父子的不同文风,对苏辙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苏文定公之文,其山(?)刻之思或不如父,雄杰之气或不如兄,然...[详细]
- 《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01期
- 立身为民,廉洁为公——苏辙...
- 《乞放市易欠钱状》是苏辙公文代表作之一。苏辙在这篇奏状中批判了市易法在施行过程中出现的四大弊端,并提出相应对策。奏状反映了苏辙的民本和廉洁的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详细]
- 《名作欣赏》2019年06期
- 苏辙散文以“水”为喻及与苏...
- 苏辙乃是"唐宋八大家"中坚之一,其散文以"水"为喻之审美具有如下丰厚意蕴:(1)以"涉海"为喻,说明一个人读书治学应如"东海"之水综观博览,涵纳万方;(2)以治水喻治国,表达作者审...[详细]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 试说苏辙散文中的“水喻”
- "以水作喻"是苏辙散文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者结合对水之质性的认识,侧重于从表面平缓、暗蕴危机,汪洋浩渺、涵纳万方,自养其性、无欲则刚,阴阳和畅、泽惠万物几个方面挖掘...[详细]
- 《学术交流》2012年10期
- 论苏辙晚年诗
- 苏辙晚年闲居颍昌府十二载,其间作诗三百七十余首,是北宋末期(即徽宗朝)诗歌史上的最重要内容,也为“主理”的宋诗开辟了一种别具深意的境界。其特点是:题材上进一步日常生活...[详细]
- 《文学遗产》2005年03期
- 苏辙文章论
- 苏辙文章理论的精髓是“文者气之所形”,他沉酣于古文,“文者启天下之未悟”,“得意忘言”,“博学高文”都与“气”发生关系。[详细]
- 《长沙大学学报》199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