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国际(台湾)《金瓶梅》研讨会综述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2年02期 霍现俊; 下载(173)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金瓶梅》里的物色浮华——...
- 扬之水《物色:金瓶梅读物记》以小说《金瓶梅》为蓝本,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小说中的女性首饰、用具等做了分析研究,指出:《金瓶梅》中大量金银首饰的描写,反映出晚明社...[详细]
- 《汉字文化》2019年22期
- 《金瓶梅》阅读行动研究
- 一部文学作品的阅读研究具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需要关注:一个是文本写作者所具有的隐性阅读者存在的意识分析,这属于写作主体的心灵关照方面;一个是对文本接受者的状态分析...[详细]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 再看一眼《金瓶梅》
- 一、社会腐败先从官场烂台湾学者侯文咏说"《金瓶梅》其实是在写当代社会"。一语道破真谛。《金瓶梅》取材于北宋末期,反映的社会是晚明时期,无论是北宋末期、晚明还是现在,...[详细]
- 《书屋》2018年08期
- 《金瓶梅》中的数字
- 《金瓶梅》借鉴了诗词的写作手法,频频使用数字,开创了小说使用数字的先河。《金瓶梅》语言简练,风格独特,和数字的使用有很大关系,《金瓶梅》对后代小说《红楼梦》、《儒林...[详细]
- 《林区教学》2007年01期
- 对《金瓶梅》女性形象折射出...
- 《金瓶梅》里的女性敢于在男权社会为了物质官能享受而离经叛道。她们的"恶"和"欲"是女权意识的前卫体现,是对男权社会的挑战。本文从社会风气人文思潮的角度来解构书里的女...[详细]
- 《语文学刊》2008年09期
- 新时期《金瓶梅》文化批评的...
- 从文化学的视角来对《金瓶梅》进行研究,有其明显的合理性所在,文化批评的方法为《金瓶梅》的外缘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审美角度和操作方法。但文化研究的批评方法也有其自身...[详细]
- 《文教资料》2010年22期
- 《金瓶梅》熟语所反映的时代...
- 《金瓶梅》中熟语来源于世俗社会,来自于人民大众及其口语,盛传在明代社会。这些熟语在人民大众口中长久流传并经过文人学者及作家等的创作和运用,以书面语言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
- 《语文学刊》2011年17期
- 从《金瓶梅》看国人的劣根性
- 《金瓶梅》问世以来就屡遭禁毁,直到现在依然被限制发行。读《金瓶梅》,我们能看到故事外的世情;看万千世相,我们又会找见《金瓶梅》中各种人物的影子;观《金瓶梅》一书的坎...[详细]
- 《语文学刊》2013年08期
- 《金瓶梅》与“临清什香面”
- 郭德纲先生最常说的段子就是"于谦先生的父亲王老先生爱看书,那书架上啊,有各种版本的《金瓶梅》……"熟知中国文化的人无不对此会心一笑,《金瓶梅》自明代年问世至今,它头顶...[详细]
- 《旅游世界》2018年01期
- 金瓶梅之谜(上)
- 毫无疑问,《金瓶梅》是一部奇书万历二十三年(1595),袁宏道给董其昌写信,论及《金瓶梅》,袁在信中问道:"《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后段...[详细]
- 《中国企业家》2016年24期
- 金瓶梅之谜(下)
- 金瓶梅是一部冷静到让你脊背发寒的小说在我看来,金瓶梅作者对笔下世界与人生的基本态度,是相当复杂的,既有嘲弄的意味,也有理解的意味,而因为理解,又藏着隐含的悲悯。嘲弄容...[详细]
- 《中国企业家》201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