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赋(三)
《上海文学》2001年07期 木心;陈子善;


相关文章推荐
- 亟待推进的木心研究
- 木心的作品自2006年起在大陆地区陆续出版,至今已有十四部之多。然而在传媒出版领域引起很大反响的木心在文学批评界、研究界却频频遇冷,从当下的木心研究现状出发比对木心研...[详细]
- 《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8期
- 木心的自救之路(随笔)
- 一、童年:乌镇民国时期,木心的祖父孙秀林先在绍兴做自耕农,后来选择从商,与好友黄妙祥偕行,移居乌镇。携家带口的孙秀林在乌镇选址,购得一处宅邸。算命先生为他家人卦:此处...[详细]
- 《作品》2019年02期
- 浅谈木心中蕴含的美学思维
- 木心用他独特的美学思维来创造独一无二的木心体,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给后世带来极大的影响与启发。本文以美学思维作为切入点来研究木心文学作品的价值,重点分析木心美学思...[详细]
- 《北方文学》2019年17期
- 张岪与木心
- 陈丹青著类型:散文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9年8月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二人亦师亦友近30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详细]
- 《读者(原创版)》2019年10期
- 读记木心续
- 再美的梦也是要被惊醒的。在梦中,我成为一位装裱匠,专门为梦裱画,因为梦最干净。最能熬得住的是老子。还有中国的哲学,中国的医学。文明是由不文明来的,那么文明去哪里呢?木...[详细]
- 《满族文学》2018年04期
- 木心先生 特写
- 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原名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诗人、文学家、画家,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详细]
- 《滇池》2018年05期
- 邂逅木心
- 真正喜欢上木心并不是因为《从前慢》这首诗,而是偶然间看了篇文章,合卷后呆了半晌,心中竟是享受与忧惧参半,尤其是结尾,写得平淡无奇却蕴含深意。这篇《童年随之而去》,激起...[详细]
- 《走向世界》2017年43期
- 因为慢
- 我们依然会怀念慢的时光,因为,只有在慢里,才会润泽时光的温静,才会回馈简单的快乐,才会生长纯粹的幸福。总有一些东西,因为慢,才让人无比惦念。拂去书页上的尘埃,那些仍被诵...[详细]
- 《青春期健康》2016年23期
- 文脉三题
- 识字而已王瑞芸教授在《也谈木心》一文中,写到比木心大五岁的她父亲,曾评说下一代人:"他们这辈人,只好算识字而已。"王父出身于民国乡绅人家,年轻时是"江南秀士",和木心在文...[详细]
- 《杂文月刊(原创版)》2016年12期
- 读记木心
- 上记真的被中国俗言说中:"七十三,八十四"。木心活在世界文化中,死在了中国风俗里。木心是中国人。木心闭了眼睛,看尽世界每一个角落,他睁着眼睛的时候,世界是一片漆黑。看着...[详细]
- 《满族文学》2017年01期
- 风啊,水啊,一顶桥
- 一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详细]
- 《安徽文学》201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