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鱼再生能力的研究
《中国科技教育》2015年12期 张淑蔚;温巧荣;郑则磊;何云霞; 下载(37)被引(0)


相关文章推荐
- 海州湾人工鱼礁海域鱼类和大...
- 为了解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变动及群落扰动情况,于2003、2004、2005和2007年采用底拖网对人工鱼礁区及邻近对照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州湾人工鱼礁区调...[详细]
-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大型无脊椎...
- 根据2006年6、8、10月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缺氧区底拖网定点捕捞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及数量分布。结果表明,长江口大型无脊椎动物种类共...[详细]
- 《渔业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在水产无...
- 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是一种鉴定、分离、筛选组织细胞中未知基因表达的新技术,它与抑制PCR与消减杂交相结合,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假阳率低于特异性强等优点,目前在...[详细]
- 《农业与技术》2013年11期
-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在水产无...
-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分离、克隆差异基因的新技术。系统阐述了该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综述了该技术在水产无脊椎动物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详细]
- 《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 黄盖湖水系河源区——皤河大...
- 2009年7月对黄盖湖水系河源区——皤河的大型无脊椎动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到无脊椎动物54种,隶属于4门6纲36科。其中水生昆虫45种,软体动物4种,甲壳动物2种,寡毛类、涡虫纲、...[详细]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 无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的研究...
- 无脊椎动物免疫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近十余年来,由于对虾等水产养殖动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病害侵袭,无脊椎动物的免疫机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一般认为,无脊椎动物由于缺...[详细]
- 《水产科学》2005年08期
- 朱家尖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
- 基于2002年朱家尖建礁水域的本底调查和2005~2006年4个航次跟踪调查数据,初步探讨了朱家尖人工鱼礁海域投礁前后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组成、优势种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详细]
- 《南方水产》2010年04期
- 黄海主要经济无脊椎动物摄食...
- 本文对黄海14种主要经济无脊椎动物的胃含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它们均为食性较杂的广食性种类,对饵料生物并无明显的选择性;(2)根据其饵料生物的生态类群,...[详细]
- 《海洋学报(中文版)》1997年06期
- 枸杞岛海藻场小型无脊椎动物...
- 枸杞岛近岸海藻场生态系统内浮游动物、端足类、多毛类和棘皮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是海藻场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将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产出向高级消费者传递转移的功能...[详细]
- 《水产学报》2015年10期
- 单克隆抗体在水产无脊椎动物...
-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在水产无脊椎动物血淋巴细胞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迄今报道的研究种类主要是对虾和贝类,另外还包括一些其他水产无脊椎动物,如海参等。主要应用于血淋巴...[详细]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年01期
- 酸性海洋有益部分海洋动物
- 由于大气二氧化碳水平的升高,海水不断变酸,许多无脊椎动物会因此消失,但某些无脊椎动物可能会受益于海洋的酸化,长出更大的外壳或外骨骼,这将为它们提供更为安全的保护。在...[详细]
- 《水产科技》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