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皮影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深受国人和外国人的喜爱。皮影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曾在中国29个省市流行。皮影戏有点像电影,因为它也需要屏幕和“演员”。但是皮影戏又有它的独特性。皮影戏中的“演员”是用牛皮制作的皮影人形。这些人形由一个人控制着,并用光将它们反射到幕布上,观众坐在另一侧欣赏演出。在这些皮影人形进行表演的同时,会加入乐器的演奏和戏剧的唱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
更多
收起
皮影
皮影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收起
第1章 皮影戏的渊源
1.皮影戏
<正>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邢山顶村,皮影戏艺术家在石板房院内为当地村民表演民间皮影戏。中国摄影师潘建华凭借作品《皮影戏》荣获2019年索尼世界摄影大赛公开组文化类奖项和中国专项奖。 详情>>
来源:《廉政瞭望(上半月)》
2019年第03期
作者:
2.中国传统艺术——皮影戏
<正>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 详情>>
来源:《工会信息》
2017年第14期
作者:
3.皮影戏的起源说
皮影戏,古代称为影戏,也称纸影戏、皮人影、驴皮影。是一种集绘画、雕刻、音乐、歌唱、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艺术。它和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信仰血肉相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探讨皮影戏起源的三种说法,进一步阐述了历史语境下的中国皮影戏。 详情>>
来源:《艺术教育》
2008年第10期
作者:姜晓芳;贺宇
4.从民间传说的视角看皮影戏的起源
<正>近年来,影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艺术种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此热潮之中,各地影戏的历史和生存现状相继得到研究,但多数是感性的介绍,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还有待继续探讨,其中最为根本的问题就是影戏的起源与形成问题。此前,我们多从文献上来考察,而对流传于各地的民间传说少有涉... 详情>>
来源:《当代戏剧》
2007年第02期
作者:张冬菜
第2章 皮影戏的艺术流派
1.泰山皮影戏
<正>泰山皮影戏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又称人子戏、挑影子,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早在明代古籍《韬梼杌闲评》中就有记载,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泰山皮影经过历代传承,不断发展和完善,于2007年首批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2011年又被收进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 详情>>
来源:《春秋》
2018年第02期
作者:范伟国;翟圣亮
2.热河皮影戏
<正>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的戏曲艺术形式,与其他戏曲艺术形式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与风格。它以影窗为屏幕和舞台,凭借灯光的投射,借影传声,借影传神,借影传情,属于一种代言体表演的艺术形式。它综合文学、音乐、造型、美术、雕刻工艺、灯光、提耍等手段于一人或数人的表演之中,去完... 详情>>
来源:《大舞台》
2004年第04期
作者:白晓颖
3.四川皮影戏
<正> 近代中国影戏有北影和南影之分,北影以滦州(今唐山地区)影戏为代表,南影以四川影戏为魁首。两大系统的影戏,无论从造型、雕镂,还是从表演、唱腔,都有明显区别。就影偶的原料而言,北影以驴皮和羊皮为主,南影主要用牛皮;北影的操纵杆用菽秫秆,南影则用竹棍。南北影戏呈现的诸多表象特征,其... 详情>>
来源:《文史知识》
2001年第07期
作者:江玉祥
4.昌黎皮影戏
<正>昌黎皮影戏历史悠久,是流传在河北昌黎及其邻近地区的一种民间戏剧,其用灯光照射和人物剪影表演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因影偶用驴皮制作俗称"驴皮影",唱念用方言"老呔话"又称"老呔影"。昌黎皮影戏与学术界常提到的滦州皮影戏、乐亭皮影戏和唐山皮影戏一脉相承,是冀东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情>>
来源:《文化月刊》
2014年第16期
作者:李静;刘辉
5.海宁皮影戏
<正>中国皮影戏表演方式十分独特,并于2011年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海宁皮影戏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自成一派,被当地人称为"羊皮戏",它"以皮制人、以光作影、以卷作本、以影作戏",将众多非现实的人物在幕前表现得栩栩如生,用独特的操作方式使得一个个艺术人物有... 详情>>
来源:《寻根》
2016年第03期
作者:朱吏
6.平江的皮影戏
<正>叔叔把我们带到一个房间,那儿的一切让我们惊呆了。房间虽小,里面的皮影却数不胜数,颜色也花花绿绿的,有端庄大方的"文官",有黑脸花纹的"武将",有眉清目秀的"小姐",还有挺着肚子的"小兵"。叔叔发给我们每人一个皮影,给我们讲解皮影戏的知识。 详情>>
来源:《小学生导刊(高年级)》
2014年第Z1期
作者:袁辉煌
7.陕西皮影艺术
陕西皮影,是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它不仅有着黄河流域民俗的文化积淀,而且有着令人震撼的声腔艺术魅力,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刻工细腻、精巧别致、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的皮影造型,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详情>>
来源:《美与时代》
2006年第02期
作者:张静
8.广东的木偶戏和皮影戏
广东的木偶戏和皮影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易云同志根据1980年编印的《广东省戏曲和曲艺》一书所载《广东木偶戏》(赵澄清稿、广东省戏剧研究室整理)、《杖头傀儡戏》(陈鹤亭)、《粤西白戏》(陈绍典、梁雁、邓超荣)、《潮州影戏》(李平),以及《戏剧艺术资料... 详情>>
来源:《广东艺术》
1997年第02期
作者:易云
9.鲁南民间艺术瑰宝——山亭皮影戏
<正>皮影戏作为中国的一项民间艺术.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在20多年前的中国农村,没有皮影戏就意味着没有娱乐。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邢氏皮影始于上世纪30年代,并于2005年8月成功报批,成为当地仅有的 详情>>
来源:《照相机》
2009年第05期
作者:袁鹏
10.长沙皮影戏:光影中灵动的艺术和故事
8月12日,“广陵杯·第五届全国木偶皮影优秀剧(节)目展演”闭幕式在江苏扬州大剧院举行,由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原创大型皮影戏《人鱼姑娘》囊括最佳剧目、编剧、导演等所有奖项。这是湖南木偶皮影艺术历史上首次获得“大满贯”的佳绩,不仅充分展示了湖南 详情>>
来源:《长沙晚报》
2019-08-16
作者:范亚湘;蔡莹
第3章 皮影戏的特色
1.皮影戏艺术论
<正>皮影戏是一种独特的戏剧艺术形式,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属性、艺术特点、艺术精髓。为此,本文从艺术学的视角与高度,对皮影戏艺术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论述。具体而言,皮影戏艺术可以分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艺术化的解析。一、皮影戏的艺术种类皮影戏又名"土影戏"、"灯影戏",简称"影戏"。顾名... 详情>>
来源:《剧作家》
2014年第01期
作者:王沛
2.向黑暗中投出彩色光影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自身的故事与皮影所讲的故事同样精彩。在经历了辉煌、没落与彷徨之后,对这种世界上最古老的影画艺术的拯救行动,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响应。 详情>>
来源:《世界博览(看中国)》
2007年第10期
作者:唐丹妮
3.皮影:琴声灯影道尽千年事
<正>"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艺术几乎集中了所有的中国造型艺术如剪纸、窗花、门画、工艺美术、雕刻的精髓。据中国西安皮影博物馆馆长江国庆介绍,近几年关注皮影收藏的人越来越多,皮影的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 详情>>
来源:《西部论丛》
2008年第10期
作者:方社会;钟闻
4.皮影戏唱词的衬字特色
截至2019年2月15日,使用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对"皮影戏唱词衬字""皮影衬字"进行跨库检索,使用主题、篇名、摘要,检索结果均为0;而衬字研究几乎全部集中在音乐理论上,因此皮影戏中的衬字研究空白需要填补,而语言学和音乐学结合的衬字研究也非常必要。皮影戏唱词的研究对物质文化遗产的... 详情>>
来源:《戏剧之家》
2019年第13期
作者:薛婧婧
5.皮影戏操纵演员的培训与修养
<正>一、皮影戏操纵演员的基本条件1、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历史观,作风正派、勤劳。2、初步掌握朗诵、歌唱技巧,具有一定的文学、美术、音乐知识。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有激情,没有做作、虚假等已成弊病的错误表演方法。3、年龄在14——16岁的男女少年,身高在1米60以上。身体健康,手指细长、灵活。 详情>>
来源:《《中国木偶皮影》总第11期》
2010年第总第11期期
作者:常胜利
6.中国皮影戏在各时期的发展特点研究
中国皮影戏起源于何时何地在文献典籍中并没有提及,我们能看到最早的影戏资料在宋代。皮影戏出现伊始就呈现给我们非常兴盛的景象,随后各个时期,其在制作工艺、材料、功能上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经历了从素纸雕簇到羊皮妆彩的转变,从单纯的娱乐到祈福辟禳的发展,从内到外的扩展,从兴盛到衰落…... 详情>>
来源:《兰台世界》
2016年第12期
作者:黄艳
7.文化符号完整的黑山皮影
黑山县地处辽西走廊的咽喉,又
有白厂门,半拉门等边关集镇,自古以
来就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特别是黑山
有个东北最大的马市,有好多大车店,
招引来关内外特别是周边好多民间艺
人在此卖艺谋生。许多民间艺术在这 详情>>
来源:《锦州日报》
2007-05-15
作者:杨金会;郭庆权
8.河湟皮影 古老的戏剧艺术珍品
<正>人们说皮影戏是电影的先导。电影发源于法国,皮影戏的故乡是中国。绚烂华美的图案化皮影造型、神话色彩浓郁的剧目、古朴的演出方式、古老优美的皮影唱腔……青海皮影戏,当地叫唱影子、灯影戏。它可是三百年来河湟地区民间艺术家们融会创造、有着浓郁乡土特色的戏剧艺术珍品。"一口说尽千... 详情>>
来源:《中国西部》
2016年第10期
作者:尹生香
9.浅论道情皮影戏的宗教仪式功能
道情皮影戏是"道情"唱腔与皮影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中国一种古老的、独具魅力的文化艺术,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和功能。宗教仪式功能便是道情皮影戏的重要功能之一,本文尝试通过道情皮影戏中宗教仪式功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在道情皮影戏的表演仪式和造型色彩中所蕴含的宗教色彩三个方... 详情>>
来源:《戏剧之家》
2015年第11期
作者:孙立群
10.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皮影戏的空间扩散特征
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发展的新课题。文章以唐山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和环县皮影戏为例,研究皮影戏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向国外扩散的空间特征。皮影戏传播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东北亚地域,传播的高峰期主要在1978、1985、1992、1994、2001、2009和2016年。基于扩散效率、地理集中指数和信息熵分... 详情>>
来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05期
作者:夏志;刘畅
第4章 皮影戏的应用与发展
1.当代中国皮影戏发展方向
<正>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它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的形式,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皮影的道具是用用牛皮或驴皮,经... 详情>>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第23期
作者:付广彬
2.浅谈皮影戏发展渊源与新途径传承
就戏曲艺术皮影戏萎缩状况,论述皮影戏的发展渊源、特征,并提出皮影戏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途径。 详情>>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8年第11期
作者:薛海萍
3.皮影戏在现代的应用和发展
皮影戏在中国民间美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皮影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古至今,皮影有着很强的群众基础,在人们的生活娱乐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皮影戏的剧目繁多,现当代,人们将皮影戏与动画结合在一起,很好的保护和发扬了民族传统文化。 详情>>
来源:《明日风尚》
2016年第07期
作者:郝月
4.浅谈皮影戏对舞蹈艺术的影响及其发展
<正>0前言张要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珊珊莲步稳,帐前活现李夫人。——滦州学正左乔林《海阳竹枝词其实,翻阅古史文献,不乏如是的记载和描写。25年(1936)修《滦县志.戏剧》记影戏:"用薄片透明之驴皮,雕成人物等形,夜间于台上架纸窗,借灯光照映,远视之意态生动,维妙维肖,故谓之影戏。... 详情>>
来源:《科技信息》
2010年第27期
作者:牧仁
5.论皮影艺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正>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长足发展,大国形象逐渐凸显在世界舞台的中心,汉语热也随之蔓延全球。美国国务院对外服务研究所把汉语列为"最难掌握的四种外语之一",其中原因不乏汉字的书写不同于表音文字体系的部分规律,以及经过漫长历史沉淀形成的具备古老传统中华文化精神的典故、... 详情>>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7年第02期
作者:冯家怡
6.秦东皮影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应用
数字化媒体艺术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制作方便,传播快捷,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完美体现。皮影艺术则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属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地位。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传统皮影的表演形式及传播渠道已不能适应当下的时代步伐。将皮影艺术以数字化的... 详情>>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第03期
作者:张洁;徐晶
7.浅论皮影戏在电影《活着》《白鹿原》中的运用
电影《活着》《白鹿原》的风格迥异,故事情节等也各不相同,但都运用了民俗元素皮影戏。不同的是前者把皮影戏甚至皮影道具本身作为暗线贯穿始终,层层推进达到预期的目标,后者的精彩之处在于把老腔从老腔皮影戏中拆解出来单独插入电影中,不失时饥地带来惊喜。本文聚焦《活着》中的皮影戏和《白... 详情>>
来源:《大众文艺》
2013年第12期
作者:张明奇
8.中国皮影艺术在插画创作中的设计应用
皮影艺术在插画创作中应重点立足于皮影艺术的自身特点,对皮影艺术插画创作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化研究,从其人物造型的设计、色彩的运用及线条的表现等多个方面做出全面解析,探究以皮影艺术作为插画创作设计的视觉魅力和艺术价值。中国插画创作的发展在汲取传统艺术元素的养分后,能更好地对传统... 详情>>
来源:《设计》
2017年第05期
作者:王译泽;张康夫
9.川北皮影戏的传承与现代动画片相结合的研究
中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在古代风靡一时,为民族艺术的繁荣做出很大的贡献,也给周边国家和地区带来深刻的影响。面临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皮影等传统民间艺术的立足之地也在逐步的缩小。本文通过对以动画为代表的现代传播方式的分析,以川北地区的皮影戏为例,将川北皮影戏的传承... 详情>>
来源:《理论观察》
2013年第12期
作者:王娜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