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互助合作学习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互助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合作学习方式的逐渐推广,学生的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治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优良方法和策略而被推崇和盛行。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过于追求学习方式的形式而轻视学习的效果等。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阻碍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在互助学习的应用上,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探讨,如:小组互助学习的激励机制、如何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把互助学习延伸到课前、课后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再重新认识互助学习的教学研究。因编者是小学数学教师,所以本书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进行编创,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学数学互助学习教学研究
互助学习即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互助学习使互助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延伸。如何在成熟的互助学习理论、应用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让互助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发挥更大作用,值得我们研究与期待。
收起书评
